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黎琳    提交时间: 2019-05-16 10:21:18    浏览数( 0 ) 【举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大气。旨在认识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热力环流”是大气受热过程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受热不均的结果。大气受热不均主要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是解释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热力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来解释。 

2.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主要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可以独自绘画热力环流图,培养绘图能力。

3)可以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应用

1.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得出空气热胀冷缩的特性。

2.播放热力环流演示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3.归纳总结,得出热力环流的基本规律。

4.课堂活动,绘制白天和黑夜海陆风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

5.深入拓展,应用热力环流原理为钢铁厂选址。

6.课堂巩固,通过习题,直击高考。

7.课后探究,绘画书33页的大气环流,为下节课做铺垫。

教学难点

判断气压高低

1.设难置疑,引起思辩。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等压面和低压的等压面的弯曲特征如何? 

2.归纳总结,复习巩固。设置课堂小练习,巩固等压面剖面图及其和热力环流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来源于地面,根本热源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等。 

本节课对空间概念有较高的要求,而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五、设计思想 

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来进行地理教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真正的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1)通过观察法,使学生得出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实质。

2)通过启发讲授法和对比法,使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将热力环流应用于实际生活。

4)其他教学方法:演绎法、总结教学等。

2.学法

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观察、讨论、活动、动手绘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七、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新课导入

PPT播放播放图片,空调与暖气安装的位置差异。

学生观察空调与暖气安装的位置差异,思考安装位置不同的原因。

PPT

探究讨论,思考问题,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引入新课。

课堂推进

1.播放大气环流模拟实验录像资料展示课堂小任务:

(1)受热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如何?

(2)受冷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如何?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怎么运动?它是怎么形成的?

观看录像,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

PPT、录像、文字材料

1.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实验录像质料代替现场实验。

2.设计简单明确的问题,使学生思考方向明确,并带有目的观察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运用直观录像突出重点。

2.播放五带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高低纬度间热量分布规律?

(2)全球大气是否静止及其原因?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

PPT、文字材料、图片、教材

学生通过已知知识得出结论,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已知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有所用。

承转

引出“大气在全球是受热不均匀的”话题,导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和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引出热力环流的定义。

课堂推进

3.根据教学需要引入等压面的定义,让学生回忆物理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大气压?

(2)等压面定义?

回忆知识,思考,并得出大气压的相关规律。

PPT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地理学的本身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

 

2.通过学生以往物理知识的学习来理解等压面可以使学生将学科间知识进行融通,进而更好的理解知识。

承转

当在理想状态下地面受热均匀时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平行。

强调理想状态下等压面分布规律。

课堂推进

补充等压面的相关知识后,并通过展示热力环流flash课件,引导学生描述热力环流过程。

阅读动画资料,观看图片,积极思考,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描述。

PPT、SWP、文字材料

1.通过“等压面”及相关知识的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并层层设问,学生可以得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绘画热力环流图,对知识加以巩固。

复习小结

板书流程对热力环流过程巩固。

与教师共同回顾知识过程。

PPT、板书

归纳、总结。

活动教学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本P30的活动。

生回忆物理知识“比热容”来分析海洋与陆地受到相同太阳辐射时,温度的变化及空气流动方向。

教材、PPT

不同学科知识是相通的,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发散自己的思维。

案例探究

介绍“热岛效应”的相关原理,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布局情况,讨论钢铁厂的选址问题。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PPT

1.热力环流对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有着突出影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2.同学通过换位思考,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决策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结合热力环流原理思考为什么暖气与空调安装在房间的不同位置?

PPT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堂巩固

播放习题。

思考并作答。

PPT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播放作业题目。

记下作业。

PPT、课本

课后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17:41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