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杨有缘    提交时间: 2019-05-27 14:46:03    浏览数( 0 ) 【举报】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杨有缘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重在突出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方法去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理论依据: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辅导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及他们已有的美术知识,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最后形成学生可以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之《鉴赏》模块的第9课,是鉴赏基础部分之后的第一课。本课具有内容多,作家多,作品多,艺术门类多,要在一课时全都让学生感受、了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课堂上有所取舍,尽量选择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由于中国古代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部分是相对学生比较好理解,所以本课还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形成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为之后继续学习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做好一定的铺垫。

  2、学生分析:

  我校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一般,每个班都有固定的君朋学习小组”(每组4-6),同学彼此熟悉,有互补,是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同学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欣赏,认为距离自己很遥远,但青年学生都很爱国,也希望听祖国艺术又多么伟大。

  3、课时安排设置: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知道以气韵生动为评价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标准;认识到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追求。

  2、能够积极参与对作品鉴赏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学习能够用美术的方法对一幅作品表达一些见解。

  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对比欣赏,由中国画造型方法深入到表现内容最后提高到艺术追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2 重点: 用中西对比的方法,通过造型语言的不同理解表现内容的不同,最终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观。

  难点: 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艺术运用以线造型

  四、教学方式和技术说明:

  技术、资料的准备:多媒体,数字白板,音响,一盆苔藓。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设问、启发,学生探究、互动、讨论、合作、课堂练习等活动,配合多媒体展示的方法。

  学习方法:欣赏、分组讨论、表述等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框架设计

  环节():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通过一个说名字的小测试,激发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绘画。

  环节():理解中西方造型方法的不同,解决难点

  1、通过三组作品的对比,初步感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

  2、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二泉映月》与《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使学生体会西方艺术追求空间感立体感的特点;感受西方音乐犹如建筑,中国音乐犹如流水,一个有形一个无形

  3、通过猜建筑的小游戏,感受中国艺术中线的丰富变化。

  4、利用绘画、音乐、建筑三组对比,总结中西方绘画造型方法的不同。中国以线造型不重立体,西方以面造型只求空间塑造。

  5、通过《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教师的一幅素描对边,巩固对线在中西方绘画中不同运用的理解。看《兰亭序》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说书画同源

  环节():发现中西绘画表现内容不同

  1、分析两张油画作品,得出西方重写实,画解剖,多画死物

  2、分析四张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理解中国绘画重生命力的表现,多表现瞬间,多画活物

  3、通过作品欣赏,理解中国画表现内容上的,最终理解气韵生动的含义。

  环节():理解中国画中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通过作品欣赏历代名画家关于梅兰竹菊的作品,总结出中国绘画包含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殊情怀。

  2、用教师的作品使学生知道写意画更能体现借物言志,托物言情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23:12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