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蓝春芬    提交时间: 2019-05-28 10:03:26    浏览数( 0 ) 【举报】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品味语言,探究本文的多元意蕴。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象征等表达艺术,并将其迁移到写作中,锻炼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 理解作者赋予常春藤的那种不屈服于黑暗、追求生命尊严和自由的精神,感受作者心灵的高贵,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探究本文深刻意蕴。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的多元意蕴,并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这位作家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从巴金先生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这位朋友拥有高贵的人格与灵魂。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的作者陆蠡。都说文如其人,作者陆蠡的文字里也闪现着他的崇高的灵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名篇《囚绿记》,去和崇高的灵魂对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幻灯片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检查预习。

2.从题目看,本文描写对象是“绿”,那么“绿”在文中指什么?

明确:(一株常春藤)

3.本文围绕“绿”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梳理文章的思路。

  预设:(寻绿---爱绿---囚绿---释绿---怀绿)

教师点拨:回顾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a.抓文章的主体部分;b.借助语言标志,如过渡句、总起句、表示转折的词语等;c.关注表达方式的转换。

  1. 4.在这几部分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部分?

明确:(囚绿)


(一)析“囚绿”

  1. 1.囚绿是怎么一回事?试着借助原文相关语言表达。

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从破碎的窗口牵紧我的屋子里来,垂在我的书桌前。

  1. 2.这株常春藤被作者囚系的前、后,生命状态有何不同?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明确:

囚系前: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囚系后:分成三个阶段。

首先,“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其次,“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再次,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指导朗读: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大家自己体会两分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试着读一读。

预设:主要根据不同的生命状态,以及作者情感的不同去读。

指导写作:我们在朗读这三部分文字时,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株常春藤的变化,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之所以有这样一种效果,与作者细腻的描写分不开。这部分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而用文字书写出来的。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写文章时学习。举农训周记中不同同学记叙打蛋糕的事,以增强大家对细腻写作手法的体会。

(二)析“囚绿”前

1.作者为何要囚绿?课文哪一部分解释了这个原因?

明确:之前的文字。因为爱绿,所以囚绿。

2.速读1-4段,思考: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与爱绿有无关系?

预设:写了作者租房子这件事,虽然这间房屋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使公寓的伙计都惊奇了,都源于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为下文写爱绿做了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请你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绿色热爱的句子,加以赏析。

找学生念自己写的赏析性文字,最后让学生深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师点拨

a.朗读指导:如何有感情地去读,重读及语调问题,并做示范;

b.赏析指导:赏析一个句子,要根据句子的特征如抓关键词、抓手法,而且一定要联系语境,赏析情感;

c.指导写作:这段文字这么优美,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析“囚绿”后

  1. 1.囚绿之后为何要放绿?

让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答案不局限于一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预设:

从文章第十一段来看,被作者囚禁的常春藤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作者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于是打算放走。

第十三段说,“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由此句中的“珍重”,并称呼常春藤为“囚人”,写出了作者对其敬重。应该是被她的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感动。

同样因为爱,但与囚绿时的爱不一样。之前的爱狭隘、自私,之后的爱博大、无私,给爱的对象以自由。

原因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此。言之成理即可。

2.放绿之后为何要怀绿?

     学生可能想出下面两种原因:

首先,常春藤陪自己度过了那么长时间,自己心里肯定会想念以前朝夕相伴的朋友。

     其次,自己自私的念头和行为曾经伤害了常春藤,自己心里仍然有一丝歉疚,所以想借怀念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歉意。

再次,不了解它现在的命运,为其牵挂、担忧。

……


文章分析到这里,我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有一个问题自然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作者仅仅想写一株常春藤身上发生的故事吗?他到底想说些什么?你觉得本文的主旨可能是什么。

接下来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三分钟,之后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两分钟,要求每人至少想三种。交流时,看看哪种解释更有道理。

预设:

1、对绿色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喜爱(很表层)

2、对常春藤身上凝聚的精神品质的赞美(由作者称其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可见常春藤始终向往光明和自由)

3、爱一样东西,就是要给他自由,不能一味贪婪地占有/对生命的最起码尊重(作者因为爱绿,所以囚绿,最后常春藤日渐枯萎,作者最后还它自由)

4、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绿”的象征意义。

个人。前面已经分析过本文中作者的形象。其实,常春藤与作者本人存在着很多相同点,如同样被囚禁等等,由此可以推出,作者身上也有常春藤那种不屈服于黑暗和囚禁的精神。作者陆蠡在抗日战争中,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上海的地下党,为抗战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作者身上也有顽强不屈地反抗、执着追求光明与自由的品质。适时补充材料:1942年4月,作者被日军囚禁到宪兵司令部。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

民族。当时的整个中华民族在日本的侵略下没有被吓倒,没有完全屈服,而是克服各种困难与之抗争。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用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

5、把自己比成了这只被囚禁的常春藤,表达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

教师点拨——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问题。

写作迁移:这篇文章通过写一株常春藤,传达出了这么多内容。这叫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

联系初中学过的托物言志文章。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借写莲的气度、气节寄予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

你认为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什么好处?

含蓄蕴藉,耐人回味,留给读者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以钢笔为例,点拨写作规律。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