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肖忆兰    提交时间: 2019-05-31 09:14:28    浏览数( 0 ) 【举报】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说明: 考纲解读

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

 

考点一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法制走向健全

(1)措施

(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过程

(3)内涵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条件

过程

意义

(2)澳门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祖国。

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原因

(2)表现

考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1)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巧学妙思]

[概念辨析]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概念阐释] 九二共识

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归纳点拨] 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

(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说明: 教材延伸补遗

1史论概念——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史实概念——《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颁布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反分裂国家法》仅适用于台湾问题。

3史论概念——和谐外交

和谐外交植根于对人类共同体命运的关注,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各国的共同问题,反对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主张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致力于确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神境界,是和而不同这一传统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升华。

课堂互动

主题一 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国家统一、富强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史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史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史料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二是祖国统一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不容许别的国家插手。

2.史料二认为台海两岸认同一个中国是谈判的前提,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史料三信息平等原则”“一个中国前提下……”反映了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据史料可以看出中国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

1.史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答案 邓小平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两党平等会谈,后来发展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答案 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答案 (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2)主张: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3)影响: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史论归纳]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主题二 独立自主 与时俱进——新中国的外交战略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史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史料三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1.史料一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从中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从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可以看出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2.史料二反映了从中苏结盟到中俄伙伴关系的发展。解读史料应结合历史背景的变化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3.史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体现为不结盟,其目的是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答案 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变

答案 变:从新中国初期提出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70年代一条线到新时期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适应了世界形势变化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不变: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

[史论归纳]

新中国外交的四次调整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具体体现为与日、美建交。

(3)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加入世贸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4)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真题研析]

考法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外交观念的转变

【考题】 (2012·江苏单科,11)19695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91976年中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下,中国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开展经济建设,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体现了中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的变化。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07:06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