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吴丁华    提交时间: 2019-06-05 10:17:17    浏览数( 0 )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__中国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

教学设计

江西省上犹中学   吴丁华

设计意图:本课主要为适应新课标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课的需要而设计。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分成若干模块,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专题化的教学,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性有所割裂,脉络不太清晰,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弥补这一缺陷,宜在高三复习阶段安排通史教学,以概要的叙述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教材版本:本课件以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为主,兼顾人教版相关内容,涵盖高中历史必修和选修相关内容。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综合复习课。

内容概要:依据中国古代历史分期,分成六个阶段: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每一历史时期分别表述阶段特征、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政权更替等。概要如下:

(一)、先秦:原始社会221B.C.(公元前3世纪后期)

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

1、祖国历史的开篇,中华文明勃兴。

2、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3、春秋战国:分封制瓦解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逐步掌权并开展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

       ②大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

       ③民族融合,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 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② 井田制走向崩溃,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③战国时,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 ①孕育两大巨匠:老子和孔子

 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巨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二、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

1、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天下为公

2、禹建立夏朝,开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3、夏商周的更替     4、青铜时代    5、商周的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   6、文字的成熟   7、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   8、秦统一战争   9、铁器牛耕的使用、水利(都江堰、郑国渠等)的兴修   10、战国的变法,社会转型   11、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12、老子、孔子与百家争鸣  13、诗经、楚辞    14、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三、政权更替

原始社会→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春秋770B.C.--476B.C.    战国475B.C.--221B.C.

(二)、秦汉(221B.C.220)公元前3世纪后期公元3世纪前期

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

1、政治:

⑴、政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东汉后期,分裂因素滋长)

⑵、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巩固

2、经济:

⑴国力雄厚,封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⑵重农抑商政策确立统治地位

3、民族、对外关系:

⑴疆域由中原地区扩展至少数民族地区(秦取河套,征南越;西汉开发西南,沟通、管辖西域)

⑵民族关系的焦点:与匈奴的关系

⑶对外交往开创新局,秦汉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4、思想文化:

⑴思想特点: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尊(秦尚法,焚书坑儒;汉尊儒,罢黜百家)

⑵文化特点:①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③水平世界领先;④气势恢宏

二、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

1、秦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经、交通、民族关系)   2、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   3、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4、汉初的黄老无为(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5、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6、削藩与七国之乱  7、汉武帝的大一统(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盐铁官营、人才选拔等)8、北击匈奴与开拓西南夷   9、沟通西域,设置都护,丝绸之路  10、王莽篡汉   1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2、佛教东传与道教形成   13、东汉后期政治状况(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君权弱化;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导致军阀割据混战  200官渡  208赤壁)14、史记、汉书15、造纸术的发明与成熟   16、汉赋

三、政权更替

秦(221B.C.-206B.C.)→西汉(206B.C.-9)→东汉(25-220

(三)、魏晋南北朝(220-589)公元3世纪前期-公元6世纪末

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

1、政治:

⑴国家分裂(但孕育统一因素),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豪强地主及士族制度的恶性发展  ④五胡内迁,各自建立政权,北方民族矛盾尖锐

⑵门阀士族制度的兴衰

*原因:兴:①政治:豪强地主、割据势力;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弱小  ②经济:地主阶级经济(庄园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  ③文化:佛教的传播与兴盛,道教的发展,冲击了儒家学说     衰:①政治:统一趋势的出现  ②经济:庶族地主经济的兴起  ③文化:士族文化的腐朽没落  ④战乱

2、经济

⑴庄园经济、寺院经济盛行,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⑵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重大调整(均田制、租调制)

⑶北方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为重心的格局;为隋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

⑴民族大融合时期  ⑵少数民族封建化

4、文化

⑴科学技术进步(圆周率、齐民要术、水经注等)⑵宗教哲学思想盛行(玄学、道教、佛教、神灭论)⑶文学艺术承上启下,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色彩

二、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

1、三国鼎立    2、士族兴衰    3、南北朝政权更替    4、淝水之战     5、北方五次局部统一(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6、南北朝佛教的泛滥    7、北魏孝文帝改革    8、北方民族大融合   9、九品中正制   10、齐民要术   11、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陶潜、谢灵运、王羲之

三、政权更替

三国(220-280)→西晋(265-317)→东晋十六国(317-420)→南北朝(420-589

(四)、隋唐(581-9076世纪末-10世纪初

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

1、政治:

⑴ 、国家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唐后期,藩镇割据,分裂因素滋长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制等)

2、经济:

⑴、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国力空前强盛(原因: ① 统一安定;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 民族、对外的经济交流④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⑵、经济制度影响深远(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

⑶、 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3、民族、对外关系:

⑴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⑵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以和平交往为主流

⑶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⑷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活动空前活跃

4、文化:

⑴全面辉煌,博大精深,对世界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⑵兼收并蓄,开明的文化政策,频繁的中外交流,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重大历史事件、现象

1、隋的统一与开皇之治    2、杨广及隋末农民战争   3、三省六部、科举制   4、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    5、武则天   6、开元盛世   7、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8、突厥、吐蕃、回纥、靺鞨、南诏9、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   10、中日、中印关系   11、辉煌的唐文化(唐诗、火药、雕版、书法等)及世界影响    12、经济重心南移(扬一益二

三、政权更替

隋(581建立,589统一,621亡)→唐(621907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10世纪初-14世纪下半叶

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

1、政治:

⑴ 、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到大一统(分裂割据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扩大;并立是由于两宋的积贫积弱,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及强大;元统一是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恢复,民族融合,宋金的腐朽及蒙古军事实力的强大)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北宋:宋太祖改革;元朝:行省制度)

2、经济: ⑴ 、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原因:隋唐基础;抗辽抗金保障了社会相对稳定;民族间及对外的交流;统治者调整政策)

⑵、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周边地区扩展(主要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⑷海外贸易兴盛,科技西传(海上贸易兴盛原因:北方陆路阻断;江南经济发展;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指南针)

3、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战争频繁,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推动了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巩固)

4、对外交往空前活跃(主要体现在海外贸易方面)

5、科技、文化繁荣发展,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

二、重大历史事件、现象

1、五代十国(唐后期藩镇的延续)   2、北宋局部统一及加强中央集权  3、北宋中期社会 危机及范仲淹、王安石改革   

4、宋代理学   5、并立的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宋辽、宋夏、宋金、辽金、蒙古的兴起)  6、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    7、科技的黄金时代(三大发明的成熟与外传)  8、元的统一,行省制度,对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的管辖   9、宋元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10、宋词、元曲

三、政权更替

五代十国(907960)→北宋(9601127)、辽(9071125)、西夏并立→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西夏并立→元(12711368

(六)、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期

一、历史阶段特征概述:

1、政治:

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我国基本的政治版图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由盛而衰

2、经济:

⑴、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⑵、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资本主义萌芽 ⑶ 、 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

3、民族关系:

⑴、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最终形成,民族分布格局基本定型

 ⑵、反对分裂势力(平定三藩、粉碎准噶尔割据势力、平定回部叛乱),加强边疆管辖(在天山南北分置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改土归流;设置台湾府),多民族国家最终巩固 。

4、对外关系:

⑴、由开放到闭关自守(主观原因: ①专制主义的衰落; 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客观因素: ①外国侵扰; ②沿海反清斗争。影响: ①抵御侵略,保护自然经济; ②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新经济因素发展; ③影响科技进步,导致近代落后;④形成虚骄自大心态 )

⑵、开始反对西方侵略(葡据澳,荷占台,俄窥黑龙江流域;郑成功复台,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5、文化:

⑴、文化专制政策;

⑵、承古萌新,古典文化进入总结;

⑶ 、西学东渐

二、重大历史事件、现象

1、明清的君主专制强化(废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内阁;八股;文字狱;军机处;密折制)    2、靖难之役   3、郑和下西洋   4、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5、张居正改革(隆万新政)   6、明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7、清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政策)   8、康乾盛世    9、海禁政策    10、阳明心学   11、明清之际儒学的新趋向(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   12、古典文化的总结(古典小说、古典科技、大型图书等)13、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主要通过传教士的活动)

三、政权更替

明(13681644)→清(164418401912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05:17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