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钟珊    提交时间: 2019-06-05 19:13:33    浏览数( 0 ) 【举报】

一.命题特点强调

    综观三年来的全国卷,高考对小说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命题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即《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种能力。

②选材特点:由过去中外小说轮考逐渐过渡到重点考查中国小说。小说选材上以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经典小说为主。作品主要反映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和精神追求。

③考查侧重点:对人物性格、形象、描写的分析综合,对文本的题目、语句意蕴的鉴赏,对情节安排、结构安排的作用及创意构思、艺术手法的特点的探究。

④题目设置紧扣文本,设置情境,要求结合文意或联系文本来阐述。

二.学情分析

1.经过一轮的重点、详细知识点逐一过关之后,学生对小说基础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小说常考点熟悉,能明确常考点的答题方向,对基本答题术语也有较好的掌握。

2.存在问题

对作品整体思路的梳理难以把握,对作品内涵、意蕴的理解不够深度,难以全面;

叙事角度、语言特色、地域特色这些艺术特点掌握不够,练习偏少;

对提问方式更委婉、不同于一般直接问法的题目找不到答题思路。

三.教学重点

1.形象、结构两个角度呈现值得关注的新题型,培养答题思路;

2.加强掌握小说的叙述方式,品味语言特点,熟悉答题方式;

3.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鉴赏文学形象

一.存在问题

1. 往往忽略作者或者他人对主要人物的评价;

2. 对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理解不够具体、深入;

3. 难以理解物象的象征性含义。

二.知识梳理

关于文学形象及答题角度集中快速梳理——《新高考》P20“技法精讲”,表格中条理清楚,重点回顾形象的作用,尤其是次要人物、物象的作用。

三.典型题回顾

P20-22《赵一曼女士》第2题

审题与思路:题目实际上已经把人物特征告诉了大家,就是“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大家就要围绕着这两方面去阅读文章,发现一些事情、细节能够体现这些特征。然后从两个方面分点作答。

四.新题展示与训练

(一)《新高考》P24-26《卜白》,第6题

 1.题目: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2.审题思路: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文中除了塑造主人公白外,还涉及其他人物,显然这些人物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们对主要人物具有明显的衬托作用,侧面村托出白的文学华、极高的艺术造诣,以及大义凛然和爱国的精神品质。这里要迅速联系次要人物的作用,而且是一群次要人物的作用。在理解了衬托作用之后,还要结合文章,具体去体会主要人物在不同次要人物衬托下的不同性格特征。

 (二)《新高考》P26-27《城市鸟巢》,第3题

1.题目呈现:“瓷罐”这个物象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审题与思路:“‘瓷罐”这个物象”已经告诉了大家这是物象,那么要说“匠心”,那就是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物象与文章主旨之间的联系,物象在文章中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物象是否贯穿在小说情节之中。从这些方向再去阅读原文,琢磨与“瓷罐”相关的内容,就得到了答案:

①内涵丰富。母亲从乡下带来的瓷罐,既是鸟安巢之处,也是人与鸟、人与人情感沟通的寄托物。②瓷罐与鸟巢共生,构成作品的线索,使情节更集中、紧凑。③围绕瓷罐的命运,不同的价值观发生碰撞,突出保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三)《新高考》P34-35《东藏记》,第3题

1.题目呈现: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审题与思路:“中华民族的脊梁”指向文中人物的品格特征“你的看法”就不能随心所欲,抛开文章内容,大谈特谈。要紧扣文章内容,由浅入深地分析出这些知识分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首先,“乱世中以学术为业”是文章中这些知识分子坚守自己本职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所以“坚持学术研究”应当是第一个层面的精神品质;其次,从人物的行为来看,他们的做法不仅是对学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保证,所以他们“对文化的传承”应当是第二个层面的精神品质;再次,从深层次讲,他们身为知识分子,能够在战火中坚守学术阵地表现出坚毅、果敢、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这种精神是最为可贵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总的来说,这些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坚守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表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6-13 14:33:25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