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刘娟兰    提交时间: 2019-06-08 18:06:35    浏览数( 2 ) 【举报】

第四节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主备人:刘娟兰

【课时】3课时(含练习课)

【课标要求】

1.掌握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的原因及影响;掌握内阁制的出现、发展以及地位;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探究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的空前强化。

 2.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通过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尤其是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的研读,了解历史事实,学会分析总结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在政治上之精明。

2.通过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和封建社会的衰落的分析,学生能体会到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来源:Zxxk.Com]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第一课时:

【导入】明清的时代特征概述:

(政治)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文化)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明朝的建立与灭亡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国号:大明(朱明王朝) 开创“洪武之治”盛世局面。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年号“永乐”。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1421年将都城迁至北京。同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济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外交上派郑和下西洋,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文化上编纂了《永乐大典》......开创“永乐盛世”

2、 自主学习第一目,回答: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废相集权出现了什么弊端?

朱棣设立内阁的目的是什么?    

内阁在中央的地位如何?皇帝如何牵制内阁?造成什么后果?  

3、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材料二: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材料三: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根据材料,回答:明初朱元璋在中央管制上做了什么改革?原因何在?影响什么?

(1)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原因:防止宰相专权,加强君主专制。

3)影响: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造成皇帝政务集中繁杂,因而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4、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太祖

殿阁大学士

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低.侍从顾问.不参与决策 

成祖

内阁-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军国大事商讨

官位较低官员担任.有专门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票拟也称票旨,是内阁大臣草拟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使用。

回答:内阁任职人员的演变?

内阁任职人员: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知识梳理:设内阁

1)原因:丞相废除后,造成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

2)设立:明成祖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4)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

5)牵制: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5、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回答:内阁首辅是否等同于宰相?内阁制是否等同于宰相制?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6、明朝中央集权(图)

7、【拓展1】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拓展2】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拓展3】: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8、如何评价明朝内阁制的设立?

积极:彻底吞并了相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加强了专制统治。

消极:权力高度集中,违背了民主化的社会潮流。特别是宦官干预内阁,导致明朝政治走向黑暗。

二、课堂训练

1、中国历史上的帝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D

  A.公元前3世纪至l9世纪末  B.公元前2世纪至2O世纪初期

  C.公元前4世纪至19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至2O世纪初期    

2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将权力分给B

A. 中书省     B.六部     C.殿阁大学士     D.内阁      

3、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说正确的是D

   A.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又“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自专权,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变成内阁下属机构  D.内阁设置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4、吴晗在《朱元璋》说:“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清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C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5、“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B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第二课时:

一、军机处

(一)导入:清朝(1636—1912年)

①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②清朝共有十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中国社会走向了繁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二)自主学习,回答: 雍正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军机处职能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雍正帝为什么要施行密折制?有何作用?

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什么?

(三)知识梳理:

1.目的:雍正年间设立,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特点:精、简、密、速。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5.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密折制

1、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的变化:

密折出现之前:地方官员->上一级地方(或中央)官员->皇帝

密折出现之后:地方官员->皇帝

2、评价:

(1)原因:为了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提高行政效率。

3、明代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4、清还有哪些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学生探究)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一)根据清朝的疆域图,说说清朝初期面临的统治问题?(配疆域图)

(二)自主学习:概括清朝的边疆政策。

尊重笼络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平定叛乱抵御外侵设理藩院专门机构

改土归流强化统治

(三)知识梳理:

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3.措施①设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

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和军事防范。

③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4. 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理藩院与宣政院有什么区别?

理藩院是清代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宣政院是元代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的地方行政机构。此变化反映出清政府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四、本课总结: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影响

1、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表现1: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利大大加强。

表现2: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3、消极影响:①政治上,容易出现失误,形成暴政和腐败②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的进步④外交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五、拓展: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根据材料:回答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六、课堂训练

1、 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同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因为    A

    A、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善  

C、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2、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    D

   A.作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3、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与此相关的整治措施,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设置军机处  ②创立皇帝制度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废丞相,设内阁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第三课时

专题一第四节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练习卷

1.据《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可知军机处(  )

A. 取代了内阁的职能,位高权重    B. 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D. 权力巨大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

2.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  )

A. 改革官员选拔方式      B. 明确官员选拔范围

C. 完善军机处的职能      D. 保障皇权高效行使

3.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  )

A. 改革官员选拔方式    B. 明确官员选拔范围

C. 完善军机处的职能    D. 保障皇权高效行使

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5.清顺治十八年,皇帝因爱妃去世痛不欲生,不理朝政。危急之际,孝庄太后令大臣们“改朱批,行蓝批(大臣经过商量,代替皇帝批阅奏章叫蓝批)”,处理国事。这说明(  )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封建制度完备  C. 内阁作用突出    D. 君主集权加强

6.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       B.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

C. 地方自主权利得到加强       D. 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

7.明朝《大明律》共30卷460条,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其中《吏律》主要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这表明明朝(  )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注重协调行政关系

C.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        D. 形成完备法律体系

8.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

A. 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B. 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

C.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 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

9.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这一措施便于(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发展商品经济     C. 调和阶级矛盾     D. 强化社会控制

10.明朝《大明律》共30卷460条,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其中《吏律》主要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这表明明朝(  )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注重协调行政关系

C.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    D. 形成完备法律体系

11.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

A. 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B. 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

C.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 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

1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唐朝的吏部     C. 宋朝的枢密院    D. 明朝的内阁

13.史书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②防止大臣专权,加强君权

③职权明确,正式统帅六部    ④招揽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14.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

①取代了相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强化了君权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15.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 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C.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除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除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18.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  )

A. 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 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 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19.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 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C.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20.《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  )

A. 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     B. 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

C. 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     D. 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52:16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