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谢宴平    提交时间: 2019-06-12 13:35:13    浏览数( 0 ) 【举报】

《作为生物的社会》名师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应用

1.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

2.体味文本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把握生物的社会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筛选整合信息要点,增强分析、概括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细读文本,提高科学小论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激发学生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对人类的反思精神

2.体会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二、名师教案设计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有一个核心议题:群居性动物的行为太像人类了。同时,本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学习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材处理上,建议用1课时完成,主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通过梳理文本行文脉络,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就其中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评价的能力。

2、赏析文中重要的句子,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可作一些仿写练习,培养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写作借鉴的能力。

教学思路:标题揣摩——生物活动特点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文本行文脉络分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语言的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本教学设计针对中等层次的班级设计,因课文篇幅较长,再加上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本文之前要加强预习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梳理行文思路,了解生物的社会性特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体味文本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激发学生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

2、赏析文中重要的句子,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法  小组合作探讨法  点拨法

1、自读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预习的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探讨法、点拨法

该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主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因势利导地进行点拨,达到穿针引线的效果。

【教学步骤

一、细读标题,揣测课文内容。

问题探   从标题“作为生物的社会”来看,你觉得本文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教师点拨:注意从标题的关键词去揣摩。

小组合作探讨,明确:

1、“生物”:文本会写各种生物。

2、“社会”:可能会写人的社会(人类群体)

3、“生物的社会”:会写生物的群体,会重点写生物群体的特点。

二、迅速地浏览全文,探讨动物的活动行为特点。

主问题:既然课文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生物,那么本文写了哪些生物?它们的活动行为有何特点?

问题探究1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述了哪几种生物?详略情况如何?

明确:蚂蚁、白蚁、蜜蜂(详写)

黏菌、鲱鱼和飞鸟(略写)

问题探究2  筛选蚂蚁(白蚁)的相关段落,归纳其活动特点。

明确:

蚂蚁(白蚁)活动特点         

个体生活:微不足道              

群体生活:有组织有分工,行动有目的、集体协作、有智慧、有组织有目的、群体变大,智慧也增加

问题探究3  那蜜蜂、黏菌、鲱鱼和飞鸟呢?

分组探讨,明确:

蜜蜂活动特点:

个体生活:系于集体

群体生活:分成一点不差的两部分

黏菌:

个体生活: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

群体生活:聚集一起,排成星状,相互接触、融合

鲱鱼活动特点

群体生活: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协调

飞鸟活动特点

群体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问题探究4  通过以上生物活动特点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教师点拨:(1)动物个体生活有何特点?

(2)群体生活有何特点?

(3)与人类的活动相比怎样?

明确:

生物的活动行为特点:个体生活微不足道,群体生活智慧无比,即个体仅是动物而已,而群体则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社会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启示:团结就是力量,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三、梳理文本观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主问题:作者描述群体性生物与人类的共性,把群居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提并论,是在表明生物比人类更高明吗?

问题探究1  学生齐读课文前三段,勾画圈点相关的语句,思考:传统生物学对生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持何种观点?作者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

探讨明确:

传统生物学界(昆虫行为书籍作者):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过分强调动物的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

根据:“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作者(旁观者:“蚂蚁的确太像人了”

根据:“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培养真菌,喂养蚜虫”,“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由此说明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问题探究2  学生齐读1113,探讨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明确:这里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人类“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也就是说人类长期以来只重视个体力量,忽视集体智慧,只重视个人奋斗,个人竞争,忽视人的合作、人的团结,并没有真正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2如何理解“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一句?

明确:

本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两层含义:①将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行为“原始化”(“互相呼唤”“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②提倡我们也应该像昆虫那样“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也就是把自己在“孤独”“静思”中发现的科技成果共享出来,经常接通我们与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网络的电路,把个人智慧融入到集体智慧之中,再次强调“联合智慧”的重要性

问题探究3  那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指出群居性动物和人类具有共同性,即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并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针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盲目自大的观念;而是针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尚不够联合团结的现实,寄望人类在各种行为中尤其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也就是说,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团结协作才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意图。

四、梳理文本思路,理解结构的精妙,归纳大意及主旨。

问题探究1   迅速浏览全文,明确文本写作思路。(提示:1~3段和11~13段重在写人类,4~10段重在写其他生物。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医学家聚会像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批判昆虫不具有社会性的传统观点,得出“蚂蚁的确太像人类”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举例描述蚂蚁、白蚁、蜜蜂、黏菌、鲱鱼和飞鸟的行为,指出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群居的两种生活,群居生活的行为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即社会性。

第三部分(第 11至13段):反思人类行为和生物行为,批评人类缺乏合作的智慧,指出个人的发明创造必须融入到群体的智慧中才更具有意义,呼吁人类团结合作。

由此可看出,本文行文思路清晰、文章结构简洁,这也是自然科学论文的共同之处。

问题探究2  归纳本文主旨。

明确: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五、体味文本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幽默,体现在哪儿呢?

问题探究1  赏析下列语句

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赏析: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赏析: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实有些为难。

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赏析: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④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

赏析: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微不足道,为下文对比写集体智慧的伟大作铺垫。

⑤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赏析: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行为的相似性——寻求合作。

问题探究2  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做到语言的生动幽默的

首先,把物拟人化。

例如文中写蚂蚁的语句:“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这里作者把蚂蚁拟人化,用描写人类社会行为的语言描写蚂蚁,提醒人们不能盲目自大,风趣地展示了蚂蚁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特点: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活动。

其次,把人拟物化。

例如开篇描绘医学家们举行年会的“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等语句,作者把人拟物化,“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拉近了与广大科普读者的距离,让读者与这些小生命产生兴趣。

再次,把人和物进行互比,形成漫画式的幽默。

例如“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该句含蓄地揭示了昆虫天然构造的精巧,对昆虫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为“魔魔道道”,表达了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又如“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蚂蚁与人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强烈,但人却为蚂蚁伤透脑筋,但蚂蚁并未明显危害人类,这种“为难”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态所使然。本句通过“小”与“大”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反差,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明晓作者的用意。

教师小结: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相比照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六、课外延伸

主问题:如何使语言幽默风趣?

问题探究1 降格自贬,自我解嘲呈现幽默

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泼妇,动不动就作河东狮子吼,而苏格拉底从不发火。他说,娶老婆有如驭马,驭马没什么可学,娶个悍妇泼妇,于自己修身养性倒是大有好处。有一天,姗蒂在家里吵闹不休,苏格拉底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走到门口,老婆从楼上倒下一盆污水,泼在苏的头上。苏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晓得,雷霆过后必有甘霖。’”

一个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冲个烟消云散。

问题探究2  巧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语言的幽默效果

如:“驴子下去检查工作,他对随行人员说:‘这地方的问题够严重的。你们看,蜘蛛大白天空张着网,定是睡懒觉去了’。

‘蜜蜂成天泡在花丛里,已经腐化变质。’

‘啄木鸟极端利己,从不关心集体,成天砍树,损公肥私……’

‘我看就只有苍蝇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臭,整天忙个不停,充分体现了敬业精神。’”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某种社会现象,既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又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问题探究3   迁移应用

常见的“动物语录”往往充满智慧、幽默和讽喻性,请你仿照下面示例的风格,以“蜜蜂”“狐狸”“鱼”的口吻写一句话。(任选一种)

【示例】猫头鹰:要是凭发言来评先进,我这一辈子怕是与先进无缘了。

羊:同胞们,请注意,当一匹狼向你大谈仁义道德时,它肯定是要参加竞选了。

参考答案:①蜜蜂:这世界上贪占别人“甜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是不得已才配备这杆“枪”的。

②狐狸:我是骗过乌鸦口里的肉,可是说到底,真正骗了乌鸦的是它自己的虚荣心。

③鱼:明明知道人在垂钓,仍然免不了接二连三地上钩。唉,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心灵?

七、课后作业

1、预习

熟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设计目的: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

鱼(zūn)      时间(shà)     今(qì)       子(suō) 

起(xián)     蚁(zhǒng)     苜蓿(mùxu)    算(móu)

茸(róng)   节(gěng)      邻(pí)      细胞(pēi)

(2)浏览全文,试着给全文划分层次。(设计目的: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初步感受文本思路)

(3)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句子进行揣摩,并做好笔记。(设计目的:初步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幽默的风格)

2、学后作业。(设计目的:巩固本文的学习重点。)

(1)阅读下列文段,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性文字。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示例:

第一,结构精巧,论证清晰。作者用“不过”一转,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直接点出本段的说明中心:“蚂蚁的确太像人了”。然后作者列举一连串蚂蚁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最后以“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作结,表现出蚂蚁与人类社会行为的极度相似。本段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逻辑严密地说明了蚂蚁和人类行为的相似性。这虽然令人类十分“为难”,但却是一个无法回避因而不能不承认的事实。

第二,运用拟人手法,诙谐幽默。作者将动物的行为拟人化,用描写人类社会行为的语言描写蚂蚁,比如“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就差看电视了”,不仅风趣地展示了蚂蚁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特点——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活动,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①从文段中提取要点,并概括文段主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文段中提取要点首先要注意文中运用的材料,然后弄清所运用的材料与所要说明的观点的关系,最后进行整合,看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论题来说明的,如果文段中原本就有这些材料的中心句,整合时就直接选取中心句作为整合的要点。

【答案】要点:单个蜜蜂是一个体动物;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又像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的多边形晶体;分群时,像一个卵细胞分裂一样。主旨:蜜蜂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解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三个材料“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工蜂在营建蜂窠”“蜜蜂分群”,这三个材料都紧紧围绕“蜜蜂既是个体动物,又是整个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观点来叙述的,而文段第一句话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直接用第一句话作为本段的主旨即可。

如何理解蜜蜂“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请根据文本选段举例说明。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观点的理解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根据对观点的理解去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说蜜蜂“是动物的组织”,因为单个蜜蜂离窠外出寻找花蜜时,它也不是独立的,它要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行动,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说蜜蜂“是细胞或细胞器”,因为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像细胞器;蜜蜂分群时,一半跟着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像一个卵子(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一样,因而像细胞。

【解析】注意审题,本题实际上是三个小问:为何蜜蜂是动物的组织、为何蜜蜂是细胞器、为何蜜蜂是细胞,因此回答时要从文段中找出三个例证来进行说明。文中恰好有三个例证来说明文段的观点,找出来作适当的说明即可。

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赏析。对句子的赏析要从句子的意思、句式特点(甚至是语体风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着手。

【答案】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的特点。

【解析】本题虽是考查对重要句子理解,但题干上直接表明要回答的小点,根据要求分析回答即可。本题的这个句子是把蜜蜂当作人来描述的,表达上就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注意根据前后文作者这样描述的意图。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选文部分也能体现这一特点。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体会。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本语言的赏析。对语言的赏析可从文本的用词、句式、语体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着手。

【答案】选文主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展现语言的生动形象。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等。

【解析】本题直接表明了文本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分析归纳即可,根据要求至少要找两个例子。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6-12 15:42:05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