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7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唐滨    提交时间: 2019-06-12 21:39:51    浏览数( 0 ) 【举报】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 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难点:

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面对历史,进行人物形象解读,联系当今社会,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课本剧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说出了自己评价豪杰的标准。那么,同学们心目中评价英雄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把剑,一首诗,一段佳话展开了荆轲刺秦王唯美的卷张。历史上有司马迁“皎然不欺志”的大力盛赞,也有朱熹“逞匹夫之勇”的不屑贬责,同时还有陶潜“千载有余情”的同情哀婉。所以在对荆轲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的追问中,我们感到了莫衷一是。那么,生命对于荆轲意味着什么呢?荆轲血洒秦廷的结局究竟是个人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呢?荆轲用信仰编织的壮举到底是一种希望,还是一种沉沦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荆轲,感受生命。

二、背景介绍及解题

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士”的阶层便应运而生。其中包括策士与侠士,他们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当然,这一特定的时代也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

同学们,请看题目:《荆轲刺秦王》这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秦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弱小的燕国也危在旦夕。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自己在秦国做人质的“见陵”之仇,就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如不成,则刺杀秦王嬴政,使其国内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那么,文中到底有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矛盾交织在一起呢,哪位同学有所了解。(同学整体感知课文)

三、整体感知及字词解析:

(一)、初读课文, 正音正字:

长侍(shì)足下  樊于期(wūjī)  骨髓(suǐ)  燕(yān)国   切齿拊(fǔ)心  

(bǐ)首   忤(wǔ)视   厚遗(wèi)蒙嘉  鄙(bǐ)人  夏无且(jū)

以药囊提(dǐ)轲  被八创(chuāng)倚(yǐ)柱  箕(jī)踞以骂   目眩(xuàn)

()、解题并梳理文章脉络

1.《荆轲刺秦王》这个标题是编者加上去的,你们觉得关键词是哪一个?(“刺”)

2. 本文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阅读时抓住“刺”,即可把握文章的脉络。

(1) 刺之由: (“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 --故事开端。

(2) 刺之备: (“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 --故事发展。

(3) 刺之时:(“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故事高潮。

(4)刺之果:(末段)--故事结局。

()、刺之由

1.字词解析

进兵北略地:向北

则虽欲长侍足下:则,那么。虽,即使。足下,您,指荆轲,表对说话对象的尊称。又如:《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微太子言:如果没有。又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这不仅是个省略句,还是个倒装句,经过调整后的语序是“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

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又如《陈涉世家》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也表示假设关系。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处境困窘。今义,贫穷。古今异义。

()、刺之备

1.为行刺做了哪些准备?

“准备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和“易水送别”五个场面。

2.字词解析

皆为戮没:读wèi,被。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被

将军岂有意乎:是否

既已,无可奈何:事已至此

太子迟之:以……为迟

仆所以留者:……的原因

四、课文探究(一)

1.同学比较此文第一段与《烛之武退秦师》的第一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后北略地,至燕南界。

教师小结:都在揭示尖锐的矛盾冲突,交代了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的形势,渲染紧张的故事氛围。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为去刺杀秦王,荆轲和太子丹都做了哪些准备。

教师小结: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商议计谋、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过两次矛盾冲突,可以看出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3.你怎么样看待樊武期的举动?

教师小结:于谦在《石灰吟》中写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樊将军献头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代豪侠之士流的血和我们现代人的血是不一样的,他们把恩和义看得比生命重要得多,所以樊将军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4.在易水送别一节中,是怎样烘托出送别时悲凉气氛的?

教师小结:

① 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古语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穿着送葬死人的丧服来送别活人荆轲,品味起来,隐隐散发着一股秋水寒潭般冷水浸骨的悲伤。

 重点写慷慨悲歌:a.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但是可以感觉出他也是慷慨激扬的;b.易水悲歌,是一部悲而壮、哀而不伤的慷慨史诗。“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有着“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苦?”的豪情。史书上说: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五、课文探究(二)

1.荆轲入秦以后,为完成刺秦王之大事而“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为荆轲见秦王铺平了道路。有宠臣进言说明燕王对秦国十分畏惧恭顺,再进一步讲明燕王如何诚心诚意侍奉秦国。这样,就满足了秦王的骄傲心理,同时,由于是宠臣所言,也增加了对荆轲的信任感。可见荆轲其行事周密。

2.荆轲刺秦王的场面,同学进行课本剧表演。(5分钟)

六、课堂交流

1.扈老师读到了主人公荆轲很多的无奈,所以扈老师想说,要是历史可以用“假如”来书写的话:假如荆轲可以担此重任,假如荆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假如太子的指导思想没有问题,假如荆轲等来了他所等之人,假如秦武阳表现得很出色,假如荆轲未遭到秦王的奋力反抗……那么结局肯定不是那样。请同学发挥想象力,选取任意一个“假如”改写一下历史。

七、结语

我们学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身上还有荆轲的精神吗?作家张承公先生在面对荆轲刺秦王这件事,他这样写道:“独自静静读着荆轲的纪事,人会忍不住地想:我难道还能如此忍受吗?如此庸庸碌碌的我还算一个人吗?在关口到来的时候我敢让自己也流哪怕一滴血吗?”谁还有这样的勇气呢?于是,张承公先生浩然长叹:“易水枯竭,时代变了。”

同学们,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经在诗里面这样唱道:“换一时代,换一批鸟;换一批鸟,换一种歌声。”今天我们唱的歌已经不是英雄的赞歌,不是人格与生命的赞歌,更多的是世俗味儿很浓的娱乐消遣的歌。所以。同学们,我们今天面对荆轲,应该拷问一下自己的灵魂,问一问自己做人的节操。我们很多伟大的东西正在流失,这个悲哀一直传到今天。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6-13 20:06:42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