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刘志明    提交时间: 2019-05-07 16:38:42    浏览数( 0 ) 【举报】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背景和目标】

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 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 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 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根据现在的教学进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完本课,为了尊重教学的真实性,在教学设计时以四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

科学概念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难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个马铃薯(大)、小刀、抹布、一次性筷子、两只分别装有清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两根胶头滴管。

学生准备

每组一个马铃薯(小)、生日蜡烛、打火机、一根筷子、塑料勺、浓盐水、清水、瓶装纯净水、纸巾、烧杯、两把不锈钢汤勺、三个一次性塑料杯、40克盐、40克白糖、40克味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

生:准备好了!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做实验呢,今天这节课啊,咱们将共同完成几个科学实验,希望孩子们在实验时能够做到:仔细观察、小心实验、认真思考、及时记录。(课件出示四点希望)

(设计意图:课前的谈话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孩子对科学课的兴趣,方便本课进行有效教学,强调课堂纪律,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导入

师: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一个实验:看,这是什么?(师手拿马铃薯进行展示)

生:土豆(马铃薯)。

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生:马铃薯(土豆)。

师:在这节课上,我们统一称它为马铃薯,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马铃薯,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奥秘!

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引入课题,可以快速的进入课堂。一个普通的马铃薯,怎么能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奥秘呢?有效的语言引导,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增强了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新授

(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液体,把它标为1号(板书贴图)。把马铃薯放入液体中,猜猜会怎样?

生:它会沉下去。

师:是这样吗?睁大你的眼睛,仔细观察。

师将马铃薯放入1号液体中。

师:马铃薯——

生:沉下去了!

师:哎呀孩子们真棒,一下子就猜对了。那我们继续猜猜,为什么马铃薯会沉下去?

生:可能是马铃薯太重了(太大了)。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切小来(换个小的试试)。

师:好,我把这个马铃薯对半切,把切下的一半再放入液体中看看,结果会怎样?(想要把它变小,只要对半切一下就可以,不一定非得换一个是不是?)

生1:还是沉下去了。

生2:再切小点(还不够小)。

师:我们再对半切一下看看。

将一半的马铃薯再用小刀对半切,然后再次放入液体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还要再切小点!

师:(哈哈哈,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切下去了。)正如你们所看到的,继续变小它还是会沉下去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

师:咱们刚才的猜测:马铃薯沉下去了是因为太重(太大)了,这个猜测对吗?

生:不对。

师:通过实验,咱们发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跟它的重量(大小)无关!(板书:沉)

师:刘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杯液体,标为2号(板书贴图)。把刚才切下来的马铃薯放入2号液体中,猜猜结果会怎样?

生:沉下去(浮起来)!

师:好,继续睁大你的眼睛,仔细观察。

师将切下来的马铃薯放入2号液体中。

师:马铃薯——

生:浮起来!(板书贴:浮)

师:咦,为什么同样的马铃薯在1号液体中是沉,而在2号液体中却是浮?这是为什么?

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直接从1号液体取出马铃薯,然后放入2号液体中。

出示课件,演示沉浮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变小、变轻的马铃薯在1号液体中沉的现象,让孩子明白物体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或大小无关,从而引导孩子思考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是什么?顺利的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液体,进而探究液体的性质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二)比较两种液体

师:谁来说说?

生:因为在1号液体中我们已经证明马铃薯的沉浮与它的重量(大小)无关,所以很有可能是因为两个烧杯装的液体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测这两杯液体的不同?(课件出示:比较两种液体)

生:用看。

师:看什么?怎么看?

生:看它们的颜色、透明度……

师:好,你到台上来看一看。

学生上台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观察后的结果。

师:看来,用看的方法无法检测出它们的不同,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闻。

师:闻什么?怎么闻?

生:闻气味……

师:好,你到台上来闻一闻。

学生上台闻气体气味,并指出:他闻气味的方法对吗?是的,对于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气味,以免可能的有害物质刺激、伤害到我们的呼吸道,并且还不能睁开眼睛,那是为了防止从液体中散发出来的有害气体伤害到我们的眼睛。所以应该怎样正确的闻气味呢?(指名回答)请你来示范,请你用正确的方法再闻一次。你闻到了什么?

说出闻后的结果。

师:看来,这个方法也不太可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尝一尝。

师:这个方法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这两杯液体到底是什么,不能用尝的方法,很危险。

出示课件:比较两种液体不同的方法。

师:看来孩子们已经具备安全意识了,对于不知名的液体,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也不能随便用尝的方法辨别。那孩子们,怎么办,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都没能比较出两种液体的不同,难道我们就这样拿它没办法了吗?

生:

师:真棒,你都会学以致用了。是的,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来对这两杯液体进行加热(课件出示:加热液体)。

引导学生思考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来辨别两杯液体的不同。

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加热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比较两杯液体是本课最活的一个教学内容,孩子在用什么方法来检测两杯液体的不同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促使了检测方法的不确定性,而如何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正确的、安全的方法进行检测,是这个环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设计时,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有效引导、激发孩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考问题,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安全防患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三)液滴加热实验

师:我们将这个实验命名为“液滴加热实验”,看看这两杯液体到底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液滴加热实验。

师:来看看我们要用到的实验器材都有哪些?它们有胶头滴管、生日蜡烛、打火机、不锈钢勺。(指名说说这些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该如何来实验呢?

生:

师:(出示图片实验步骤并解说)都看明白了吗?

师:我请两位表现好的同学,来当老师的小助手(指名两位同学上台)。

师:由你们两个分别负责将1号液体和2号液体分配给各小组。

两个学生助手到前台来领取液体,分配给各小组。

师:实验前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加热时小心烫伤,加热完后将勺子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不要用身体去触碰受热部位,以免烫伤自己,还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哦。

出示课件:注意事项,并放大。

师巡视,指导加热实验,提醒安全操作,控制好时间。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准备汇报实验)

师:好,孩子们的实验都完成了吗?请坐正示意我。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刚才的实验结果。

小组1:……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号液体加热后无明显痕迹,2号液体加热后留下了白色颗粒物。实验证明,两种液体是不同的,2号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课件出示,板书:其他物质)。说明两杯液体的性质是不同的,是这样的吗?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生: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马铃薯的沉浮。

(板书: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师: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证据和生活经验,大胆的推测一下1号液体可能是什么?2号液体里的“其他物质”可能是什么?

生:……

(板书:清水)

师:好,那是不是只要水中加了其他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在调制前,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你会如何来做这个实验。讨论过程中请同学们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进行探讨。

(课件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液滴加热实验,用到了生日蜡烛、不锈钢勺、打火机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安排两名小助手,一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能力,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以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等,促使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根据汇报适当补充板书:食盐、白糖、味精等)

师:都明白实验方案了吗?材料员上台来领取你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

师:实验时间为十分钟,开始实验。(白板十分钟倒计时。)

师巡视,指导实验,提醒安全操作,控制好时间。

师:时间到,好,实验完成了的小组整理好器材并坐正示意我。个别还没有完成实验的小组抓紧时间,轻声的将实验继续完成。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个一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直到全部小组汇报完为止,将各小组的实验记录拍照展示。

师:看来,孩子们都成功的调制了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

(板书:当液体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可以合理选择自己想要的“其他物质”进行实验。同时,小组上台汇报的方式,增加了让孩子上台展示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表达与主持能力。)

四、生活拓展

师: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液体有很多,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你们一定听说过有关它的故事,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生:……

师:讲的真精彩,谢谢你的分享,今天刘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它的神奇之处吧!

(播放视频课件)

师:孩子们,你们想去这样的地方玩吗?

生:想!

师:这样的地方,咱们中国也有,在四川的蓬莱镇,也有一个这样的湖,它被称为“中国死海”。感兴趣的孩子可以让你们的父母在假期的时候带你去玩玩!

(设计意图:教学回归生活,在课堂中生成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鼓励孩子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科学。)

五、课堂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溜走。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

师:你今天学到的真多。

生:……

师:你还有意外的收获,真好。

生:……

师:哦!你真是个有心人,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实验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生活,其实我们很多的科学奥秘都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就能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回去之后,你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继续探究马铃薯沉浮现象,看看除了液体的浓度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着马铃薯在液体的沉浮状态?最后,送给孩子们一句话,我们一起共勉:学习无止境,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就到这了,再见!

(设计意图:为后面继续深入的学习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影响因素,以及课后的科学学习作铺垫,鼓励孩子不断学习与探究,拓展孩子的视野与思路。)


附件

  •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课件.pptx 下载 预览
  •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doc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53:23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