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康彩艳    提交时间: 2019-04-25 13:21:48    浏览数( 0 ) 【举报】

初中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德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根本。传统课程观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具有预设性,把教学活动视为受教育者之外的东西,为教育者所控制,道德价值及规范体系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品德。现代课程观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课程的本质不应该由教育者控制,而应该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方面出发,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

一、初中德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初中德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直接的德育课程与教学, 也叫“显性德育”。指学校开设单独的道德教育课程,并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人类道德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的教育。早在古希腊,  苏格拉底曾指出:“美德即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这一理论在近代得到理性主义者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推崇,于是,自近代以来的初中德育课程与教学在模仿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德育都是通过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二是间接的德育课程与教学,又称为“隐性德育”。是指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它却是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环境里有意或无意中经由团体活动和社会关系习得的,“显性德育”所未包含的,或者是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认识、规范、价值和态度。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学校的各科教学与各种活动之中。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德育的相互联系,他断言不存在任何“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国中小学德育一直采用的是德育学科课程为主,并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抉择。

二、初中德育课程的基本情况

1.宁都第二中学现有学生数4000多人,每个年级有18个教学班。其中对学习保持兴趣的学生占总数的1/2以上。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思想健康,具有一定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有较强的法律法纪意识。

2.学校共有54个班主任,其中男性30人,女性24人,其中25岁以下3人、26-35岁31人、36-45岁20人,男女比例及年龄结构合理;其中语、数、英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共有46人;其他8人,年富力强加上认真负责,建成了一支有战斗力打硬仗的德育队伍。学校每学期都能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期末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选送优秀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均取得显著效果。每年度都能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行政问卷调查、班主任年度量化评估等多种形式对班主任开展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考评工作,定出优秀A、合格B、不合格C三个等次。可喜的是,宁都第二中学在近几年的班主任考核中,所有班主任都通过了合格以上的考评。

该校共有德育课专任教师12人,已有8人取得本科学历,均处于中年,德育课教育经验丰富。其中有德育管理干部4人,都是从基层干起的优秀人才,在担任班主任或年段长期间都取得骄人的成绩,拥有较丰富的德育管理经验。

3.德育课程建设情况。该校能立足校情开足开齐德育必修课。每学期在期初时间能利用“开学第一课”的契机,组织全体教师上好德育(安全、法纪)第一课,变德育必修课为全员育人。同时针对每学期的新生实施全方位的“有序教育”,从入学抓起,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德育活动开展情况。该校都能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参见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读一本好书、为父母做一件好事、为社会做一件好事),开展“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均取得较好的德育成效,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响应。学校每年都能结合时政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结合十九大会议召开的步伐,组织了一系列“厉害了,我的国”演讲比赛和“少年强则国强”的歌咏比赛。

5.班主任建设与班级管理情况

该校能利用每学期初的德育环境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教育氛围建设,通过建立“书香班级”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通过对学生德育常规、集会两操、班级卫生等方面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评估,促进了班级两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通过“文明班级”评比工作,促进初中生的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军事化的有序教育管理,提高了学生集体意识和行为的自觉养成。

6.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状况

发挥班级阵地作用,加强德育教育。学校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班级的阵地作用,搞好校内外活动。(1)每个班级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办起了“德育活动专栏”,宣传德育法规知识、名人名言、班级中的好人等;(2)班主任经常召开主题班会,把古今名人勤俭自强,明礼诚信,孝敬老人等方面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是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礼;(3)紧跟新时代,唱响“中国梦”,树立远大的个人梦想,并鼓励初中生敢于青春永驻,拼搏奋斗。

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学校经常结合法制报刊上的文章及本地区发生的一些违规乱纪事实,指导学生弄清事实真相,辨析起因及恶果。写出心得体会。校宣传栏增设法制教育专栏,定期刊登法律常识、案例分析,醒世警钟和遵纪守法模范人物事迹等内容。通过举办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识水平,强化他们的法律观念。

三、初中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及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

近年来,宁都第二中学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把学习、行为习惯目标细化,并强化监督力抓落实,这里重点谈行为习惯的培养请况。

组建学生“德育督查队”。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学生“德育督查队”。组织团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各班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周围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好常规、规范的落实情况。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抓好常规、规范的落实情况,做到“三个常规”(课间操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德育侦查队)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四、初中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的建议

我国初中德育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设置知识化、内容政治化、目标理想化,教学方法的单向灌输、教条和僵化等倾向,导致初中学德育缺少活力,缺少魅力, 实效较低。学校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青少年一代生命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有鉴于此,应对初中德育课程与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对策如下:

1.德育课程与教学应当贯彻“以人为本 ”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发展,而道德源自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可见,学校德育总是与社会、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当前社会的发展看,科技进步带来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去适应新的社会生活。作为关注灵魂、提升精神、追求价值、培育情感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其开放性特征来体现时代的要求。对此,德育课程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不再是人文主义时期对精英教育的意义,也不再是以古典教育时期的哲学、语法、修辞、历史等学科为内容;第二,它是以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使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既满足社会需要,又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既关注科学的进步,又有助于提升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使青少年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批判精神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完整”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任何一方面教育的缺失都会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全面、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但是,就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及心理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而言,道德具有基础性作用。就个体的道德成长而言,道德品格的养成更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品德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每个生命阶段道德品格的形式发展和实质发展具有不同的可能性,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受神经系统发育和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情绪和情感正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易于形成对某种社会认知的固定倾向。

因此,构建“完整”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从基础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儿童、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和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都是十分必要的。

3.重视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使“间接德育”生活化。隐性德育课程虽然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它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最常规、最有效的德育组成部分,“它也许被看作是泛泛而随意的,隐含的或根本不被承认的。”然而,它才是学校教育中最生活化的德育,是对学校学科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造。有学者研究表明:“教师所拥有的自信心、信赖、友谊以及上课时是否准时、备课是否认真等教学风格,甚至是面部表情和手势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儿童的价值观将会被他们的教育、人际关系、态度、教学风格方面的榜样作用有意无意的影响。”可见,隐性课程的开发就是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它蕴藏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教师的言谈举止、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可以让儿童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经历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冲突,建构和生成主体德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1:43:26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