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故事教学中的感悟

  发布者:韩丽萍    所属单位:汤阴县瓦岗乡冯村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07    浏览数( -) 【举报】


        在多年的故事教学中,我发现:故事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连贯性,符合孩子具体形象的思维发展特点,能够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和互动。但就目前幼儿园故事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造成幼儿对故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成效不大。为此我提出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基本设计的出发点,保证设计出的活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        

      儿童故事是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故事教学也便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前,要认真探讨故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而作为中班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他们热切想知道外面世界有多精彩的时间,探索的欲望不多的膨胀。同时3至5岁的幼儿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第二个变质期,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谓的童言无忌在4至5岁幼儿身上出现的更为明显,在他们心理想到什么便说出来,根本不会考虑后果,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关键期,要抓紧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语言发展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所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其实幼儿故事就是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出来,并适合幼儿读、听、讲,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情节生动的文学体裁。可在目前的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需改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做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呢?

 目前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不实际。  有的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只是为了单纯讲故事,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与幼儿的身体、感知等的发展相结合;有的只注重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有的片面地注重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等。如故事《驴小弟变石头》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绘本内涵,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激发对父母的爱。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没有引导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思考,带着疑惑去听故事。  ﹙二﹚老师主动地教,孩子被动地学,重单向传输,少互动交流。 目前大部分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老师讲故事,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就这样变得  枯燥乏味,老师代替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孩子很被动地听了故事,在故事《树荫》中,本来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引起探索兴趣。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片面让幼儿听课,让幼儿根据自己设定的问题得出预想的答案。这样所预期的故事教学目标效果没达到,更别谈孩子的语言发展了。整个故事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很大程度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言活动形式过于单一,重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  孩子的参与过程的形式过于单一,可能很多老师认为语言活动就只是限制于语言领域,其实语言活动和其它领域如:音乐、美术、体育是相通的,只有把语言活动和其他领域相结合。才能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孩子参与锻炼的机会就更多,更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四﹚教具准备不充分,缺乏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得不够充分,老师缺乏创新的概念,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听音乐、看图片,模式不变的教学活动设计,没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孩子学习的成效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在日常的故事教学中,加以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二幼故事特色:把幼儿喜欢的富有情趣、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故事制作成PPT课件,使故事内容形象、直观,幼儿学习故事的积极性高涨。星期天把PPT发送到微信群进行亲子讲故事,家园携手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又发现:我们园留守儿童居多,妈妈的声音是孩子们最渴求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又下载了荔枝主播,开通了“园长妈妈讲故事”。既满足了孩子渴求亲情的愿望,又增强了幼儿们学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努力下去,逐步形成二幼特色故事讲堂。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