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

发布者:许静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数( 0) 【举报】

 合唱是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新音乐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了中小学合唱教学应采取的一些观念,包括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是合唱获得成功的前提。每个人的兴趣都不同,有些兴趣是从小养成的,有些兴趣却可以慢慢培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国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曾说过:“在一定程度上‘听比唱更重要’。”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必须先从“听”入手。但是农村中小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只是学一些简单的独唱曲,很少接触合唱曲,有些学生甚至很少听歌、学歌。所以,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很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在合唱教学中,视唱训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每当学生能较快地唱准自己的声部,同时又能很快地熟悉其他声部时,合唱训练就能快速而顺利地进行。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视唱技能与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视唱能力。在提高视唱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歌唱的反应灵敏度,即要眼识谱(眼快于口)、手划拍(统一速度)、耳校音(注意每一声部的曲调)、口轻唱(包括良好的发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音准、节奏的准确以及各声部音量的均衡,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辨别能力和对音乐敏锐的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合唱教学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培养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利用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受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农村学生平时在家自由散漫惯了,缺少合作意识。但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和讨论这些形式得到培养,它必须通过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去培养。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需要歌唱者相互之间积极主动地配合,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合唱中,队员之间需要合作的地方很多,如果队员之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唱出效果。合唱是多声部的歌唱艺术,是集体歌唱的巧妙组合。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声部都应该互相配合,使声音和谐动听,从而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四、合唱声部的训练技巧 

  合唱训练要遵循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1.教师在选合唱歌曲曲目时,要有敏锐的眼光,根据现有学生的自身情况选出最适合的歌曲。然后,再根据所选的合唱曲目,把合唱队员分成高、低两个声部或三个声部、四个声部。 

  2.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合唱队中,可多挑选一些后备队员,让学生彼此之间产生一种无形的动力。 

  3.分声部学习合唱歌曲的乐谱,要达到十分熟练,能在无伴奏下将歌曲音调演唱准确。 

  4.将重、难点单独提出,加强练习,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发声等情况,在合声部之前解决。 

  5.歌曲如果是一部旋律、两部和声的,先让和声的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分成多个乐段,逐段练习),再同旋律声部结合练习。一定做到一个声部牢牢唱准,再加另一个声部,直到几个声部共同加入。 

  6.教师在要求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声部间速度、力量、强弱一致,不可过于偏重一个声部。 

  五、理解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艺术处理是合唱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首合唱曲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都要进行艺术处理。 

  首先,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是合唱整体谐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合唱中各声部所处地位与功能不同,应做不同处理。一般来说,应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占主导地位的旋律,其他辅助性旋律相对地要弱一些,但各声部线条应当清楚。 

  再次,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使队员充分理解作品,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总之,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为重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力求做到音乐课外活动能正常有秩地开展起来。这样,学生的合唱能力和意识才能得到提高。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