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物理概念教学成功案例 作业周期 : 2019-05-20 2019-07-30

所属计划: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物理概念教学成功案例

1、选一例教学实例

2、对学生概念的建立有效

发布者:肖敬亮

物理概念教学成功案例

提交者:学员王祖祯    所属单位:宜沟镇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6-11 09:40:45    浏览数( 0 ) 【举报】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密度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2.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cm3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

 (1)密度的公式:ρ=m/V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

 

二.板书设计

物质的密度


           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特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公式:ρ=m/V

           单位:kg/m31g/cm3=103kg/m3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6-14 10:50:1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