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9-05-20 2019-07-30

美术综合坊

作业要求:

研修作业二

教学案例一篇(包括教学设计和反思)。课题、内容不限。

发布者:暴丽娜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李圩玉    所属单位:汤阴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22 09:54:12    浏览数( 14 ) 【举报】

第七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汤阴一中 李圩玉

一、教学目标:

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

1、理解“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这句话。

2、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对以上两点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创作都是为了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结合图片对比鉴赏法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法:小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罗丹的《巴尔扎克》,并与巴尔扎克照片作对比,讲述罗丹创作《巴尔扎克》的故事,激发情意。

  思考:罗丹的作品形象与人们预期的形象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小组讨论: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品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呢?

结论:罗丹认为“整体感高于一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启示: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服从班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

  引出: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①、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身的态度、情感;

  课件展示分析作品:罗丹的《欧米艾尔、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教师总结:罗丹刻画的一名浑身充满皱纹的老娼妓的形象,想要揭露资本主义人们追逐金钱、享乐主义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是对当代人类行为的反思,对人的悲剧性命运的反思。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则是通过展现二战期间德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悲惨场景,来揭示法西斯的残酷暴行和对受难群众的同情和哀悼。

②、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课件展示分析作品: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

教师总结:蒙德里安认为世界的根本最终可以归结为红黄蓝三原色,以及横线与竖线。只有用最纯粹的色彩和形式才能代表世界的本质。它是普遍的、客观的美,是世界的本质。

  3:艺术家为什么会有这种表达和创作的欲望呢?

  课件展示分析作品:毕加索的雕塑作品《牛头》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艺术家比一般人更具有视觉敏感性,他们在用艺术视觉的眼光看待世界

教师总结:无论创作意图怎样,它都集中体现了艺术家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4: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先有所“感”而后才能 “发”,一般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现实和艺术两方面。

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的创造所针对的问题就不同,因而其创造意图就会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造意图的差异。

  A课件展示分析作品: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

  提出问题:对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说出画家面对现实表明了什么观点?(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由于徐悲鸿留学经历,运用西方油画技创作中国画,提倡中国画改革

  小结: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现实生活情况和艺术观念。

  B课件展示分析作品: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创世纪》和郑板桥的作品《丛竹图》想想为什么他们的创作意图不同?(拉斐尔是生活文艺复时期,笔下的圣母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的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作品《创造亚当》和《逐出伊甸园》借宗教题材,极力肯定人的力量和自信;郑板桥生活在清朝,借丛竹体现他的清正廉洁,虚心,淡雅,坚韧以及心系百姓疾苦的现实情怀。

  引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创作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

  C课件展示分析作品 :李桦的《怒空吧,中国》古元的离婚诉》

  引出: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的生长环境不同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5:课堂总结:通过对艺术家相关社会背景和文化的相关因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对艺术作品做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五、课堂作业:

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例,结合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而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的人索取。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鼓励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品质,这种美的指向和坚强的意志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6-15 16:30:0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