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请发布一篇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07-06 2019-07-28

所属计划: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各位老师好:我们从教很多年了,请把你认为自己设计最成功的一篇教学设计和大家共享。

发布者:于海霞

请发布一篇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徐明华    所属单位:汤阴县岳飞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7-15 09:22:44    浏览数( 4 ) 【举报】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徐明华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4、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分享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三、教学用具: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學过程: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出示教具,提问:

(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教具 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多媒体出示: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2)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相信有学生能提出可以使用量角器,教师指出并板书“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37页的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 。

2.量角

(1)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角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并板书。(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度数。)

(7)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角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多媒体出示:书本第38页中间的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数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教师拿出活动角放在量角器上验证,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巩固练习

(1)、书本38页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可以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2)、书本39页第3题。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每增加一个整时就是增加30度,进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180度和360度,为下节课做铺垫。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收获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26 18:00:1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