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作业一 作业周期 : 2019-05-16 2019-07-2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各位老师好,本次学习要求每人提交2篇校本研修成果。

        要求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实践,提交1份本学科如何解决某节课教学重难点相应的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要求:

       1、校本研修成果先放在word里面编辑,通过复制粘贴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一般不要上传附件。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提交时间为2019年7月20日前,逾期无法提交

       提示:每篇成果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良好”加3分,“合格”加1分,“不合格”不加分,未提交不得分。(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可设置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工作坊名称)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作业一

提交者:学员杨丽    所属单位:汤阴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7-12 10:28:58    浏览数( 8 )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特点,理解作品大意,体会作者情感,初步掌握赏析意象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质疑、探究、互动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学习作者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作品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教学重点设定为赏析景与情,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本课,我准备主要采用“谈话式教学法”。

  谈话式教学法,也叫“提问式”教学法,它是指由教师先将知识点化作具体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并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答、谈话的形式阐明观点,表述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赏析“大江东去”一句时,可安排如下设问。

  1.作者看向何方?(:东方。)

  2.江水什么流向?(:东去。)

  3.江水什么特点?(:远逝迷茫。)

  4.江水有何作用?(:烘托感情。)

  5.表达什么感情?(:沉闷迷茫。)

  6.作者为何东望?(:借景抒情。)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特点,理解作品大意,体会作者情感,初步掌握赏析意象的技能,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谈话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听清、听懂教师设计的问题,再思考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讲清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分别训练了学生的听辨能力、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间接训练了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创设一种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谈话式教学”可以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寻求答案,最终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明确而具体的提问和要求,创设一种活泼明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的需求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与物质方面的需求,又有社会属性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人是以物质需求为直接目的,又以精神需求为根本目的。

  从这一角度讲,作为人,学生的需求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学生的精神需求,就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就是对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就是对被他人关注、被他人理解、被他人尊重的需求。

  谈话式教学正适应这样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答与讨论,相互肯定或否定,相互理解和承认,相互关注和尊重,意识到自己是整个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感受到自己被教师和同学所关注、重视和承认,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和作用,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并产生对教师、对学生、对班集体、对学习活动的精神上、情感上的归属感、依赖感和安全感。

  “谈话式教学”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变成供学生施展个人才能、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与评价的场合,把学习变成一种体现个人能力的活动,接受教师、同学的承认和理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项任务,而且是一种过程,一种实现个人能力与价值的过程,一种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满足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我也准备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欣赏法和诵读法,结合使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试图帮助学生自主分析作品,自主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能力,并逐渐养成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探究式学习也叫“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它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它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提倡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才很有意义。“合作式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超前作用,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例如,在理解作品大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质疑:

  1.作者向东看,为什么又向西看?仅仅因为“故垒西边”吗?

  (提示:迎面看江水,汹涌的江水象征激荡的内心。)

  2.西看的江水为何汹涌?仅仅因为江水是扑面而来吗?

  (提示:目睹赤壁,遥想公瑾,心潮起伏。)

  3.“多情”的作者多情于周公瑾,又为何多情于小乔?

  (提示:羡慕公瑾的事业,羡慕公瑾的幸福家庭。)

  4.“一樽还酹江月”时,为何不酹空中的明月,而要酹江中的月影?

  (提示:联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赏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谈话式教学法的组织下,自主探究问题,合作分析问题,和老师一起亲自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质疑、探究、互动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素质,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人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感觉与知觉”过程、“记忆与表象”过程和“联想与想象”过程。据此,除了开头的“导入新课”和结尾的“总结与布置作业”以外,我把主要的教学程序也安排为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巩固阶段和思维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理解,为的是“听得懂”,就是学会分析景物描写和体会作者感情;第二阶段的任务是记忆,为的是“记得住”,也就是通过复习,巩固上一阶段所学习的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第三阶段的任务是运用,为得是“用得上”,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我认为,只有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先“听得懂”,再“记得住”,最后“用得上”,才可以说是真正地实现了一次完整的心理过程,也就实现了一次完整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我拟定第一阶段分析作品大意与特点,第二阶段复习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能力的印象,第三阶段我将结合尾句“一樽还酹江月”的讲解,安排以下讨论题目。

  1.杜甫在《登高》中为何写“不尽长江滚滚来”?

  为何也是向西看?

  (提示:联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赏析。)

  2.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为什么写“呆到满地都亮起月光”?

  而不是说“呆到月亮升起在空中”

  (提示:联想“一樽还酹江月”赏析。)

  3.他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经历?

  (提示:都历经痛苦和磨难)

  4.他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精神?

  (提示:都积极乐观,不屈不挠。)

  5.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提示: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自主解决原先未能解决的问题,学会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和价值,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并且,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和综合,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伟大作家的高尚情操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实现“情感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16 16:24:1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