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幼儿入厕问题

发布者:杨旭     发布时间:2019-06-10 浏览数( 0) 【举报】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由于生活教育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低制约性等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入厕是次数较多的一个生活环节之一。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u  课题的提出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生活教育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低制约性等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入厕是次数较多的生活环节之一。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u  现状调查

为调查幼儿的入厕行为和习惯,我园各保教班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表。除了了解幼儿的入厕行为习惯,各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小、中班倾向于幼儿整理衣裤和入厕后的清理能力上,大班则倾向于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的养成。我们总结出幼儿在入厕行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幼儿入厕后整理衣裤的能力较弱。

2.便后没有掌握正确的擦拭方法。

3.幼儿有便意后不能及时入厕,有弄脏衣裤和床铺的现象。

4.不能合理使用纸张,有浪费现象。

5.在卫生间玩耍、打闹。

6.有窥视异性入厕的行为。

7.歧视、笑话尿湿床铺或弄脏衣裤的幼儿。

8.不会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

通过各班教师和家长交谈,教师们发现在家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包办代替。

2.没有交给孩子识别异常大小便的意识。

3.在遇到孩子尿床或拉裤子时,有训斥的现象。

4.不重视幼儿入厕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认为无所谓。

u  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出现上述入厕问题的原因有

很多,综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弱。

2.由于家长包办,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

3.缺少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

4.家长对幼儿入厕习惯养成关注不够。

5.未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

 

u  制定对策

针对大中小班幼儿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我们制定了四个环节、四个原则、四个方法的实施对策,做到将集体教学和随机教育结合;身体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齐抓;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养成并重;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管。

四个环节:让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环节;

让晨间接待来园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节;

让游戏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让生活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

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一日生活原则、教育性原则、家园共育原则

四个方法: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儿歌故事法、奖励评比法

 

u  对策实施

一、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

丰富的环境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养成良好入厕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又可以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提醒幼儿入厕前、入厕时、入厕后应该怎样做。

1.主题墙环境

主题墙的内容主要围绕身体健康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进行创设,通过相应的内容让幼儿了解合理饮食、按时锻炼、正常起居对排便的影响,鼓励幼儿不憋大小便、讲究便后卫生。

如中班创设了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墙,通过好习惯的培养——“你会这样做吗、 健康食品、非健康食品、多运动身体好等四个小主题,引导幼儿会分辨健康的食物和有益的运动,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意识。

2.盥洗室环境

盥洗室是幼儿入厕的直接场所,各班教师也布置了相应的图标、图示,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如小班粘贴了别露出小肚皮呦的温馨提示,提醒幼儿入厕后及时提高裤子。在便池上方粘贴不同的标志,提示幼儿按男女入厕。大班粘贴男孩(小绅士)、女孩(小天使)标志,要求幼儿按相应的标准要求自己。

同时,各班均将洗手的方法、提衣裤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贴,提醒幼儿整理好衣裤并按规定的要求清洗双手。为使幼儿能节约用水、用纸,教师创编了洗手歌,用儿歌进行时间上的隐性提示。在节约用纸方面教师也将用纸量和折纸的方法照成照片。

二、开展入厕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深入幼儿内心

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是入厕课题更好开展的前提,为此各班围绕入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小班社会学习自己入厕,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入厕,尽可能不尿湿裤子,并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大班科学有趣的座便器通过认识座便器的外部结构特征,座便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懂得爱惜物品,节约用水的道理。

教师们不但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在教学的形式上也动了一番脑筋。如通过让幼儿学习童谣六步洗手法,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学会了认真洗清手心、手背、手指尖和手指缝的方法。还利用一些教孩子正确洗手的图片,给孩子讲解正确洗手的方法,及洗手时玩水的危害,活动后将图片粘贴在洗手池的边上,让孩子随时随地清楚的看到正确洗手的全过程,枯燥的洗手环节成了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时光。

再如孩子入厕时总喜欢奔跑,而当地面有水时就会很滑,教师除了及时拖干净外,也把入厕安全设计成了一节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猜猜小动物怎么走路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模仿小猫走路轻轻,模仿小乌龟走路慢慢等特点,来培养幼儿安静入厕的习惯。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儿歌,教师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并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及角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独立入厕,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同时教师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请幼儿设计入厕安全标志,提高幼儿养成良好入厕习惯的积极性。

三、抓好随机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入厕习惯

对大中小各年龄段幼儿入厕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后,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入厕常规习惯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具体如下:

1.刚入园幼儿不乐意主动在园入厕

入厕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讲,由于幼儿园与家庭厕所的环境及如厕方式之间的差异,使幼儿对如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他们大多不喜欢在幼儿园上厕所,尤其是大便,有时出现便在裤子里或床上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宝宝在家入厕情况的问卷调查,仔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入厕情况,做好记录,耐心去帮助幼儿建立如厕排便的习惯。对于尿裤子及尿床的幼儿则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入厕环境,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使幼儿消除恐惧,能够在幼儿园里主动入厕。

2.幼儿入厕拥挤,相互碰撞

小班幼儿的年龄还小,规则意识差,往往不会去考虑其他幼儿的感受,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相互谦让,在入厕及便后洗手时经常挤在一起,争着入厕、洗手。我们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贴上小脚印。幼儿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脚印上才能入厕、洗手,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

3. 幼儿便后不能用正确方法主动洗手

幼儿入厕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后经常会忘记洗手,有的幼儿虽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确。为了增加幼儿的正确洗手、入厕等生活常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听故事、念儿歌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

4.幼儿不能便后独立整理衣裤

幼儿在家中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代替的,造成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我们要耐心教给幼儿正确的整理衣裤方法,多观察、关注,提醒和帮助幼儿将衣裤整理好,平时加强练习,并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请家长为幼儿提供方便的衣裤,便于幼儿穿脱提拉。要让家长尽量给幼儿多一点的锻炼机会,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同时,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要使用亲切的口吻,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你真棒,你真能干”… 教师通过灵活使用不同的语言,发挥了语言的魅力,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5.便后幼儿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擦拭,不能掌握正确的用纸量

我们教会幼儿从前向后的擦拭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每次等他们擦完以后以教师还以看看小屁屁干净不干净为由检查一下,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

正确合理的使用便纸,是幼儿在幼儿园应该学会的主要生活技能之一。大部分幼儿不会正确使用便纸擦屁股、浪费便纸、脱裤子时容易把便纸掉落在地上等。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

1)合适的物品摆放。提供的便纸不宜太大,位置、高低、远近要便于幼儿拿取(和幼儿入厕时高度相同),盛放便纸的材料应该是便于清洗,与便纸的大小相符合。

2)将用纸量的照片拍下来,贴在厕所墙壁上便于幼儿参照对比;

3)制作测量纸的图片(与幼儿用纸长度相等)贴在纸篓旁边。

虽然,入厕中使用便纸是一件小事,只要能从细微处入手,循循诱导,懂得节约用纸,就能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提醒幼儿注意男女分便入厕,便后主动冲水,入厕先敲门、节约用水等,让幼儿养成好的良好的入厕习惯。

四、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心理

1.対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教育幼儿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幼儿园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喜欢窥视异性的入厕方式,尤以小班幼儿居多。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性别教育,使幼儿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入厕方式,打消幼儿对异性入厕的神秘感。同时我们在全体幼儿中开展了入厕隐私教育,即:要求幼儿按男女分别入厕,在他人入厕时不进行窥视,尊重他人的入厕隐私权。

2.教育幼儿不歧视大小便失禁的幼儿

幼儿在园或家中常有尿床或拉裤子的现象,如遇到这样的事情会遭人笑话,这样会使尿床或拉裤子的幼儿不好意思。尤其是再加上教师或家中的训斥,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卑。因此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了阳光教育,即不笑话大小便失禁的小伙伴,帮助他及时更换衣裤。

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安抚孩子,不要太过于声张。尊重孩子的自尊,将孩子带入到寝室更换衣裤,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进行。同时和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遇到此类情况时也不要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

如遇此次情况经常发生时,则要求教师在园及时提醒这些孩子入厕,避免孩子尿裤子。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请家长带孩子进行治疗。

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配合,针对幼儿如厕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工作:

1.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把对孩子入厕方面提出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每天的入、离园时间,家园联系栏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

2.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里要让幼儿独自养成入厕的好习惯,对幼儿提出与幼儿园相应的要求,让他们学习正确入厕的方法,这样家园共同努力,保证幼儿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立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家长会、家园宣传栏、班级QQ群、家园联系栏、每月话题、家长预约谈话),向家长宣传培养文明如厕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及相关知识。

4.邀请保健老师为家长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及时有效的让家长了解一些培养幼儿文明如厕的措施与方法,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在家也能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良好入厕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及家长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入厕教育,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抓住幼儿入厕环节,利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幼儿学会自立大小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幼儿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长。幼儿园还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让好习惯陪伴幼儿一生。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