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反思

  发布者:邵琦东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实验高中    发布时间:2019-08-26    浏览数( -) 【举报】

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内容来源:《音乐鉴赏》必修模块第二单元

   题:醇厚的中原韵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是聆听、对比、体验、演唱等方式进行授课。在一开课播放《好汉歌》的时候学生比较激动、热情高涨,这个设计很好的吸引了学生。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带领同学们进入了正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难,属于学生基本素养的考察。

进入《王大娘钉缸》的学习时,从一张图片来分析“地花鼓”的表演形式,学生们的观察力非常强,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了“地花鼓”表演形式的重点。班里南阳籍贯的学生,给同学们解释什么了是“钉缸”,这比老师解释更加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后来在听《王大娘钉缸》的时候,发现学生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觉得这首作品有点土,但大家对于问题的回答还是非常好的。在分析《王大娘钉缸》与《好汉歌》的相似之处的时候,明显感觉学生们的热情又回来了,特别是后来把《好汉歌》的歌词套到《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来唱,大家感觉很新鲜,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是这节课设计的第一个亮点。但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这样的套用还是有一点难度的,部分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并不高,所以有一小部分学生唱的时候容易将旋律跑回《好汉歌》,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错的,所以综合起来大家一起唱的时候听起来也基本能把特征体现出来。

接下来是对《沂蒙山小调》的学习。在分别聆听两个版本的演唱时,老师在讲台上都有手势的拍子引导,但是学生回应度不高,学生也有快慢和情绪变化的体验,但是不善于表现出来,以后要加强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在后来学习“鱼咬尾”和“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的时候,学生们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包括后面唱《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学生们表现都很好。

接下来通过运用“鱼咬尾”的作曲方式将四句旋律正确排列组合,从而逐渐引出《孟姜女哭长城》,是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本以为只是一个知识的考察,没想到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无痕迹的引出了下一首作品让学生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生们在这里能听出《孟姜女》也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证明学生具备一定的聆听能力。后来在分析“加花”的时候运用方言使学生们来感受中原民歌的韵味是本节课的第三个亮点。这里不仅让学生们深度挖掘了民歌和方言的内在联系,并且学生们的切身体会印象会更深刻,也在这里总结了开课时留下了问题——该用一个什么形容词来描述中原民歌的特点和韵味,进行了点题和总结。

最后对于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学生们讨论回答。这个设计还是不错的,但是回答问题的这个学生声音有点小,应该当时提醒她“请大声回答”,这属于课堂把控的一点小失误,以后还要加强课堂把控能力的锻炼。

对于课堂板书,我认为是比较全面的,囊括了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当然粉笔字还是要加强练习,戴义甲会增加书写难度,但既然需要就要练习具备这种能力。

最后我认为这节课还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是,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教学。比如这节课学习了“鱼咬尾”、“起承转合”、“繁体加花”,其实《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属于旋律的改编,这么多的作曲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当堂运用作曲软件进行编曲,尝试、体验,课堂上进行学生作品展示,相信学生们会很热情的参与,而且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另外在正确排列四句旋律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平台,学生马上提交答案,后台整合,老师可以很快看到知识点考察的情况。

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课堂教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会让学生的学习与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更加便捷,也会让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希望更强大的信息技术能早日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