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工作坊简报 > 正文

【工作坊简报】+初中语文5坊+第二期

  发布者:袁淑丽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六中    发布时间:2019-08-21    浏览数( -) 【举报】

初中语文5坊工作坊简报(第二期)

  两个月来,大家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研修中,求知的欲望,思想的碰撞,在我们初中语文工作5坊中涌动。在交流、思考中我们收获颇丰,共同成长。截至目前,除四位老师外,其他老师均达到合格。

   优秀成果展示: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贾二迎    所属单位:平顶山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8-13 18:44:20    浏览数( 5)【举报】

初中语文“分级递进”教学法初探    贾二迎/市实验中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模式往往以平面展开居多,以一贯之的现象最为常见。尽管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也能收一定成效,但从时代的要求和今天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几年来在教学活动中,我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认识论“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实践了初中语文分级递进教学法并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写出来和众位老师进行更为完善的探讨。

所谓“分级递进”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再根据分层目标确立适宜的教学方法,分层施教。

一、对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采用趣味教学法,以培养他们听课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掌握语文知识为主要目标。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玩心大,兴趣主宰一切,听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听课效率极低。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增加老师讲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用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听课上来。因为只要学生有了听课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老师所讲知识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师正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这就要求老师上课时态度和蔼,感情充沛,力争创造出一个欢快、融恰轻松的课堂气氛,以此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到亲切随意。绝不能让他们感到害怕、压抑。但是仅有这一点还不够,要想使学生的兴趣之火常燃常旺,还需教师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堂堂设计不同的生动有趣的导语,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调动超来

2.博览群书,积累资料,课堂上旁征博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我讲“反衬”这一概念时,就给学生讲了法国作家左拉的《陪衬人》,让学生在愉快之中明白了“反衬”的含义及作用,给他们留下了久久难忘的印象。

3.少讲远离学生的东西,多讲学生喜爱的内容。比如学生喜欢的歌星、球星、歌曲等。因为这些东西学生经常挂在嘴边,教师若能把所教的知识,渗透到这里边,学生不仅愿意听,而且更容易记。我在讲“比兴”这一手法时,就举了“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等学生常唱的歌词,学生学起来兴趣很高,印象自然也就深了。

4.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力争使枯燥的知识有趣化。比如考试前,我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字词,就在班上搞了一次说词比赛,比一比,看谁记的词语多。这种方法比老师督促复习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趣味教学,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一种新感觉,时时都把精力集中在课堂上,长时间下去,不仅积累了许多知识,更主要的是渐渐养成了专心听课的习惯,爱上了语文这一门课

二、对八年级学生采用“目标定向四步教学法”,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仅用一种方法教学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迟早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七年级学生到八年级,已初步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情况,也大体知道一篇课文该学些什么的问题,这就该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目标定向四步教学法”,是我教八年级学生摸索采用的主要方法。

1.确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这里所说的目标定向,不是常所说的教师定向,而是让学生参照预习提示、文章体裁、课后练习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确定目标。如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学生就讨论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A8个生字、6个生词;B、文章的层次结构;

C、生动的人物描写及其作用;D、环境描写的作用;E、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这些目标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已确定的。确定目标的同时,也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这些目标大都是学生自认为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整节课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听去探取,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自查工具书或与同位讨论解决字词难点,及其他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督促、检查、订证、明确答案。

3.针对学生自已不能解决的学习目标,教师征求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解决。

4.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并给这些收获标上序号,然后把其分类:看哪是文学常识性的,哪是有关课文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载入“知识树”的。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心中有数,就避免了一节课下来茫然无所知的弊端。

三、对九年级学生采用“自学、自练、加评析”的三步教学法,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为目标。通过八年级一年的训练,到九年级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自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各种练习对于巩固学

生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对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一般分为三步走:

1.学生自学。这时的自学方法,大体上与八年级相同,只是减少了老师讲的时间与自学的时间,大多数问题都由学生自已解决,或者相互讨论解决,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自学后,老师当堂发下经自己精心编写的“一课一评估”试题,并在题上标上分(一份卷子一百分),学生不借助任何外界条件,单独做完试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力争创造出一种考场气氛。

3.教师对做过的试题进行评析,让学生自已给自已打分,检查自已的自学效果。之后,教师要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这样做,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应试能力,也为他们进入高中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要在运动中求生存,在变动中求发展,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必须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这一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教材特点不断调整自己授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授课方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永保旺盛的生命力,鲜花满枝,硕果累累。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韩晓瑞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6-15 11:26:44    浏览数( 19)【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
          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韩晓瑞
 
由于听障原因,聋生的词汇学习以语文课堂为主。一个词语由认识、掌握、运用三个过程,才能真正进入聋生的语言体系。聋哑学生词汇积累不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以手语为主,少有巩固运用书面词汇的机会。聋校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年级愈高,语文教学便愈吃力。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学生理解上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词语不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升入高年级后,课文难度加深,该有的词汇储备又不具备,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于是教师便逐词逐条地解释,一句话一句话地帮学生疏通。课堂中学生获得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似乎已经懂了,等到了新的运用环境里,又变成了新的理解难点。往往是学了多年的语文,很多聋生连读书看报的基本能力都没有形成。“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呢?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
1、实物演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内容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实物演示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体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我在教学《琥珀》一文时,就通过课前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2、以演助学
聋生观察力强,善于模仿、积极好动,对有些强调动作过程或角色明显的课文,可在讲读过程中,创设一种与教材紧密相关的生活情景,请学生上台表演,让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字、词、句、段、篇。如在学完句子“谁参加什么比赛得了第几名”后,我布置了一个比赛场地:绘画、跳绳等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加。然后让学生把比赛的情况用所学新句式描述出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说一说、写一写。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并踊跃说写,效果极佳。这样在活动中学习,将识字、说词、造句联系在一起为聋生发展语言提供了机会。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聋校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同样的内容要比普校花费多得多的教学时间,其根本原因是听力障碍引起的语言障碍,影响了聋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储存和运用。而多媒体技术可将多种媒体信息结成一体,使被感知的事物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给聋生提供丰富的表象,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和直观,有助于聋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学生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课件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新疆。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这些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在学生兴致昂然的欣赏过程中解决了。 
又如在教学《看月食》时,聋生对月食形成月相的变化,以及月食形成的原因缺乏感性认识,始终不明白。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目睹了月食的全过程。学生兴致勃勃,很自然地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以读促悟,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
1、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教学,读是根本。它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阅读教学过程的主旋律。读决不是目的,通过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才是读的意旨所在,也就是通过读来实现悟。
2、学会默读,主动思索,提高理解能力。手语朗读课文的过程形象却不利于静思默想,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手势牵扯,无暇顾及所读语句的含义。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默读默看的能力,直面文字,思索文字,并要求随时划划写写,划好词好句,划理解难点,写注释解释,写所想所感。
三、开展广泛深入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因此每个单元教完后,我都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学生编选一些配套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为学生借阅各类优秀图书,扩大阅读量。大量阅读也就是表象和知识的积累。有了表象和知识的丰富积累,就能触类旁通,课本的内容就会容易理解得多。
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远不止这些。若潜心耕耘,定能采撷到更美的奇葩。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袁铭阳    所属单位:平顶山第十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15:06:32    浏览数( 4)【举报】

【研修作业】初中语文5坊第1次作业--袁铭阳”

    中学生初学写作,大都有些“怕”。他们怕写作文,也很难写好作文。怎样办这就要求我们帮忙他们消除“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模仿入手

  学生能够透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模仿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小学生的描红,初学绘画者的临摹,艺术家的舞蹈,自然科学中的习题的演算,等等,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貌”。刘勰《文心雕龙》云:“摹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材。”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首可得。因此,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项的综合地进行,做到每次练笔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当然,模仿别人只但是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方法却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如果语文教师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走出课堂

  以往的作文教学,很多时候单纯追求写作章法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心灵的解放,这是违背作文教学的本质的。课程标准认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首先要求教师解放思想,透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充分挖掘作文教学的资源。这样,除了常规的作文教学外,我认为还就应透过小组合作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1.小组合作。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都需要小组合作的,我们选取一些难度比较大、可深入挖掘、学生单独难以完成的题目进行小组合作,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有一个小组在课外进行“毛泽东的诗歌与书法的研究”,写出了一篇漂亮的小论文。每个小组4―8个人为宜,可由教师负责分组,但更多时候就应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使教学更有效。教师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调查、查找资料、采访等技巧,但不就应包办学生的所有事情,而就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可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相互交流。我还推荐他们组成规模比较小的文学小组,可不定期举行一些小笔会,这会让他们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2.走出课堂。课堂固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生活是一部无穷无尽的大书,课外广阔的资源就应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过去的作文命题、作文教学中,几乎都是由教师确定话题,确定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往这个框子里钻。这其实禁锢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尽管学生作文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作文不就应是教出来的,它是真正心性流淌的东西,就应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就应是学生生命中的精彩瞬间。因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学生才有可能写出真正属于他们心灵的文章。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作文水平不一致,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法使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从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课上,我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学优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用心向报刊投稿发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困生则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使他们经过努力到达一个小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帮忙学生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1)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2)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例如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标题可拟《树的“叹息”》。(3)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章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生活――》。

  2.带给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我们能够给学生带给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1)巧用修辞,展示风采;(2)悬念入题,引人入胜;(3)抒情开篇,真情感人;(4)转折入题,生动深刻;(5)描述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收束式,(2)画龙点睛式,(3)首尾呼应式,(4)名言警句式,(5)抒情议论式。

  3.要写好作文,务必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品佳作必须要求“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理所当然地遭人啐弃。这就决定了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中学生写作文必须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在写作文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务必指导他们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五、重视课外阅读,开展作文活动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能多写。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课外读书时所遇到的好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进行展览,好的给予奖励(笔记本、字典等)。同时,开展活动课,把作文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让他们主动地去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受、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用心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去写作文,在社会活动中去写作文。这样就密切了作文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便于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书签、贺年卡,或做些科学小实验,等等,并写一些说明文;透过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写新闻报道;与学生走上街头搞社会调研,让学生写调查报告;透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编故事、写演讲稿。还可让学生参与作产品广告、自我介绍(推销自己)、学习方法介绍等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清楚了作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实用性,又加强了学生口语潜力、写作潜力、智辩潜力、适应潜力等各种潜力的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生活和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本领,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将大有用处。

  所以,很多学生反映:作文教学结合活动,使我们感到作文既有用又搞笑;他们写作文的用心性和写作水平普遍都有所提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红焱    所属单位:平顶山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7-10 11:59:36    浏览数( 4)【举报】

初中语文5坊第一次研修作业——陈红焱

谈谈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在中招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花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少,每次考试的优秀作文却不多。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进行有效地作文教学。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我们可以先从写日记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写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我的具体做法是学会观察,写好分类日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给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分类别写日记的方法。记得我在七年级上学期让学生写了“享受系列”为话题的日记,写了《享受军训》、《享受语文课》、《享受阅读》、《享受秋天》、《享受美食》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了自己生活中的片段,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其次,作文要与我们平时的课文教学相结合。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很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是让学生似乎感觉到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不然,在平常教学中,要把讲课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记得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进行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导语,让他们意识到本单元学习的是“生活的记忆”这一主题,为进行单元比较教学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然后,我组织学生阅读《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这三篇文章,小组合作比较它们在记叙内容、写作手法方面的异同。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在课堂展示环节阐述自己单元比较学习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意细节描写等,还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接着,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让学生在课下写下自己的“生活记忆”,这个记忆也许是最有趣的,也许是最悲伤的,也许是最感动的,等等。这样,很好的让学生读、写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旨所在。从一个学生的作文中,语文教师就能看出他运用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效果。由此可见,平常的课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备条件,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次,作文训练一定要有明显的梯度。七——九年级,每个年级作文要有明确的目标,把这目标分解到每次作文中去,每次只训练一个点,且每次必须训练到位。如写人的文章,写人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每次只练一个点,把这个点要练到一个高度,从作品中去感悟,在生活中去体验,在写作中去实践。如肖像描写,我先让学生收集他觉得写得特别精彩的,展示给大家,还要学生对自己推荐的作点评,让他们从中悟出写人外貌的一些方法经验,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总结出某类人的共性,抓住每一个人的个性,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平常总爱觉得某人像什么人,就是因为这类人有其共性,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有其特点,他才能活起来。每一次作文只解决一个问题,方向明确,才有可能实现。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有效的。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出一些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工作坊简报

最新工作坊简报

热评工作坊简报

热门工作坊简报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