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用国学智慧提升教师教育力的有效路径

  发布者:宁燕军    所属单位:邵东县佘田桥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07-08    浏览数( -) 【举报】

(一) 气质涵养, 以贤为友品自高

    上所施, 下所效, 谓之“教”。教孩子真、善、美, 谓之“育”。从师德的角度来讲, 这是说教育要以师为范, 以善为本。师德修养是教师教育力提升的核心。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给学生的人生画卷铺就的浓墨重彩的底色, 这与国学智慧异曲同工。古人的道德可比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传统教育强调“圣与贤, 可驯致”, 以伦理道德为最高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 并以善为核心。在古圣先贤看来, 天是道德之天, 人是道德之人, 甚至一草一木也得道而生, 有德之品性。有道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 有道德的社会才是成熟的社会。教师的自律性和他律性都较强, 其道德操守备受关注。孔子说:“德不孤, 必有邻。”他强调道德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 良好的品德可以拓展教师生存的宽度。韩愈的教育宗旨是“明先王之教”, 而先王之教最重师道,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是我国古代关于师德规范的最完整、最清晰的论述。明清书院普遍重视道德修养。清代豫南书院关于师德的规定, 第一条便强调“敦德行以端本原也”。

(二) 积知成智, 传承中华文化智慧

    知识是正确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需求决定教师需要具有学者风采。就教师而言, 进德修业, 提升涵养, 提高教育力, 一定要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教师, 必须是好学和乐于传达的人。教师需要输入知识, 还需要将知识输出给学生。一言以蔽之, 教师要想引领学生的发展, 启迪学生的智慧, 必须博览群书, 具有远见卓识。教师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 都可以通过研习国学获得。首先,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基础知识。国学是不分科的综合学科, 侧重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包罗万象, 由哲学、史学、文学、天文、地理和宗教学等组成, 具有贯通式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打破现代教育因分科造成的学科界限与思维壁垒。其次, 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以数学为例, 人类在结绳而治时已经用给绳子打结的方法创造了原始数字。商代已出现较为完整的数字。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就将数学纳入教育课程中。先秦时期, 数学已成为一门显学。墨子及其弟子非常注重数学运用。历史上有许多数学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比如《九章算术》《缀术》《周髀算经》《孙子算经》等。再次,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知识。以语文教育为例, 国学给现代语文教育很多启示。比如:提倡“导初学以正路”, 主张雅正的教学内容;提倡集中识字, 高度重视诵读;提倡阅读, 重视写作训练。前文已充分列举了古圣先贤的教育智慧和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智慧, 这里不再累述。

(三) 以知促行, 具象经典知行榜样

    群玉书院有文:“熏陶既久, 其益无涯。”它强调以教师为榜样, 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向榜样致敬的最好方式是实践, 而实践能够提升教育力。《弟子规》说:“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它强调了力行的重要性。《中庸》中的“笃行之”是把所学踏踏实实地落到实处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研习国学也是如此, 一定要“解行相应,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力行落实”, 唯有如此, 才能通过研习国学提升教师教育力。教师教育力的行为层结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文化判断能力、文化传承能力、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教师的文化判断能力依赖于教师广博的知识, 国学博大精深, 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教师首先要努力成为文化的研究者, 然后用实际行动传承文化。文化传承要首先给学生一个生命格局, 这是教师首先能够给予学生的东西。国学可以构建学生的人生格局。于丹曾说, 文化是一个文而化之的过程, “化”其实比“文”更重要。教师的职责是完成化育的过程, 所以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教师的思辨能力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而来, 从学习、研究和反思中而来。研习国学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 更是为了获得智慧。《学记》云:“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有较高教育力的教师应该把知识融会贯通, 转变为自己的智慧, 再把智慧传播出去。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古人曾认为交友即择师, 师是友, 友亦师。“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体现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