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翟晓亭 所属单位:崆峒区 发布时间:2019-08-29 浏览数( -)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1.一轮专题复习:强化记忆,夯实基础
一轮复习为三本必修和选修的基础复习阶段。这一步复习侧重点是强化记忆,夯实基础。
复习时, 要依托《考纲》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按照课本的专题顺序,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每个知识点都要毫无遗漏地复习到,力争做到点透、面全。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要透彻;面全指历史知识点在同一时期各方面的归纳概括,注重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
在基础复习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课本中的要点重点和概括阶段特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
基础复习阶段,切忌急躁、浮躁,要不断反复、强化记忆、点透面全、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二轮通史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从高三第二学期开始到当年的4月底为二轮通史复习阶段。二轮复习侧重点是综合归纳,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复习时,可以打破教材专题史编写的框架,采用编年史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依次完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通史复习任务。按编年史复习,可以将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通过横向联系与比较,了解各个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不是对一轮的重复,不是炒冷饭,不是纯粹的知识排列组合和简单的机械重复,更多的是用理论的高度来建立知识、认识和能力三位一体的专题知识体系。因此对基础知识不再进行过多的梳理,而应该更多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多角度解读,用灵活的、多元的材料来活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思维定式。在复习中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即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出观点;“到历史中去”,则是由观点来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注意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史学观念,采用单元内小专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形式,强调学生对阶段特征(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重点概念、主干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补充相关历史材料,精心设计区别于新授课、一轮复习课的问题角度。
二轮复习还要注意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是该阶段复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复习内容多、时间短,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讲究方法。练习贵在“精”,即习题要有典型性、覆盖面、层次性,要与高考命题尽量靠拢。对典型题目可通过变换情景、变换问法,一题多用;同时要注意历史答题书面语言表述的规范要求。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什么才是有效的信息,怎样把获取的有效信息转化为学科或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口头语。指导学生对题干的解读,注意关系与逻辑,抓住全句“结构”构成的关系与逻辑。在复习中要加强材料型选择题的训练,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通史复习阶段,要有耐心与毅力,通过对重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训练,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3.三轮冲刺复习:回扣基础,激励自信
三轮复习的侧重点是回扣基础,加强阶段特征、主干知识的掌握。复习时,主要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周年纪念事件为线索进行梳理,回归课本,将书本完整“读”一遍,查漏补缺;在做题时发现问题应马上回到课本,深化缺失知识段的记忆。利用各种信息,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练习要少而精,关键是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继续进行文综模拟试题训练和高考真题训练,注意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通过个别或分组谈心的办法,疏导学生的心理。对待尖子生:要求历史力争考高分并保持平稳,稍有波动,及时沟通,让他们提出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学生的障碍原因,提供一些学习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共同促进;对待中等生:主要是寻找其薄弱点,主动找学生谈话、分析,及时补缺,促进该生进步;对待学困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及时鼓励,让他们明白,最后阶段历史的提升空间大、见效快,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冲刺复习阶段,要坚持不懈、提高效率,同时调整好临考心态,清除杂念,树立必胜的信心,迎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