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提交一篇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09-05 2019-10-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可参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围绕研修主题,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按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请工作坊内的同伴帮忙修改打磨。同时将打磨后的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等相关手段制作成40分钟教学视频),完成“实践研修成果”上传任务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研修作业——提交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翁如荣    所属单位:牟定县安乐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9-26 08:40:12    浏览数( 2 ) 【举报】

课题名称: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姓名

 翁如荣

工作单位

 牟定县安乐初级中学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由于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室的使用规则,让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要求、注意安全等习惯。

本节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学生实验前,教师要关注以下问题:

(1)斜面要保持很小的坡度,教师可带领着学生先将这个坡度调整好,不能让小车滑

得太快.

(2)在正式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之前,应先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二、教学目标

 id:2147492188;FounderCES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id:2147492195;FounderCES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id:2147492202;FounderCES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能力良好,因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对于我所带的八年级学生还存在着以下不良特征:学习自主性较差,老师说了才做,不说就不做;对于老师的依赖性较大,不讲不会,有些学生讲了也不会;学习兴趣不浓厚,动手能力差,好像对任何问题都比较淡然;学习自信心不足,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开始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过于懒惰,课前懒得预习,上课懒得思考,课后懒得做作业;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甚至抄袭作业。这样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导致成绩上不去,而且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175班共有34人,总体上数学基础较差,平时课前预习的学生较少,但是上课时爱表现,课后懒得学也懒得做作业。刚开始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一段时间后,就有许多学生开始落后了。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方法不对,自然学习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故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时,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

【教师准备】 多媒体视频(刘翔雅典夺冠)、斜面(带刻度)、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各1套.

 

【学生准备】 斜面(带刻度)、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每组各1套.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 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六、教学过程

预设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0分钟

id:2147492230;FounderCES

多媒体播放一组视频或图片: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王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欣赏,阅读,并思考.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如图,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id:2147492237;FounderCES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小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要测量小车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id:2147492244;FounderCES

测量平均速度

思路一

实验原理:v=s/t(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测量刘翔110   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思路二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学生按要求操作.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1.实验前的准备

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坡度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学生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2.学生分组实验

按要求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3.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

id:2147492281;FounderCES

1.实验原理:v

2.实验过程:

3.实验结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观察教师实验,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

 

 

 

 

 

 

 

 

 

 

过教师引导分析,学生找到测量平均速度的思路。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关键点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从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

 

 

 

 

 

 

 

 

 

思考回答.

由新课引入过渡到实验原理,自然流畅,结合实验原理帮助学生认识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

 

 

 

 

 

 

 

 

培养学生的制作计划能力、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验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调的能力,收集数据和计算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得出变速直线运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七、板书设计

1.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

3.实验器材:轨道斜面、玻璃球、垫块、刻度尺、停表、挡板等.

4.实验步骤.

5.收集数据的表格.

6.结论:小车在下坡过程中速度变快.

八、布置作业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题.

【选做题】

教材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4题.

二、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id:2147492358;FounderCES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1.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评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案的反思、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2.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的机械停表一圈是30 s,有的一圈是60 s,分度值分别是0.1 s和0.2   s,有的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时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教学时,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得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些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附件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