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雨霖铃》说课稿

  发布者:李继红    所属单位:林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04    浏览数( -) 【举报】

《雨霖铃》说课稿

           林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李继红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雨霖铃》,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雨霖铃》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古诗欣赏为主。《雨霖铃》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主要写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表达了作者的仕途不如意和凄凄离别之情。 

二、说学情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依据。)

作为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婉约词

2、能力目标:掌握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这些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鉴赏诗词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诵读、联想与想象、合作与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我按照以下七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长亭外古道旁》MTV,引出离别的话题,让学生回忆一些有关描写别情的诗句,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环节二:展示目标

让学生齐读一遍。(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让学生齐读一遍,强化“定向”意识。)

环节三:走进作者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课堂上采取提问的方法,由学生自行解决。(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理解诗歌的前提,也是鉴赏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法。)

环节四:品读鉴赏——诵读感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我以诵读为主线,这一环节分两块进行:朗读和鉴赏.

首先是朗读。常言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听读、自读、个别读、齐读、范读、讨论等环节,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感知作者离别的愁绪。这就是鉴赏诗词的第二种方法:诵读感知法。

提出问题:

1.读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本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再次鉴赏。鉴赏宋词从三方面入手即1、内容上描写了哪些景物?2、情感上抒发了什么情感?3、技巧上运用了什么方法?

提出问题:围绕“伤离别”作者选用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

进行景语探寻,体会意象美。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酒、柳、风、月。

我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寻找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进而让学生自已去发现作者蕴藏在景物中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常用的另一种鉴赏诗词的方法:分析意象法。

环节五:课堂总结

课堂进行到这里,就完成了所有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在赏析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学习了以下三种鉴赏诗词的方法:

知人论世法,诵读感知法,分析意象法。

环节六: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填空。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鉴赏: 这一句点出了别离的季节、地点、时间,通过寒蝉、长亭、骤雨这些意象,营造了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凄凉伤感的  感情基调。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    这一句运用了寓情于景和以实景写虚景的手法,词人借用想象之景,通过烟波、暮霭、楚天这些意象,营造了迷蒙辽阔的意境,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分别后抑郁悲伤 、 孤独落寞之情的浓重、绵长和深沉。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词人用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 酒、杨柳、晓风、残月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用酒的愁、杨柳的留、晓风的悲凉、残月的破碎来烘托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离人心境,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环节七:课后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找出这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说说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归纳一下这首词在技巧上用了什么手法?

七、说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离别   

总体上来看,这节课处理的方向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大处是整体感知,小处是揣摩语言,按照“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步骤,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让他们互相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全部融入其中,而不露痕迹。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