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员研修计划 > 正文

如何研讨常态课

  发布者:付友男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教育第五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9-09-19    浏览数( -) 【举报】


  

  理念指导实践,但理念需要及时更新。许多幼儿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既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可以归结于他们持有太多陈旧的教育“理念”,以习惯性的思维范式思考日常教学活动,必然会对本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无动于衷。常态课作为师生合力建构、共同成长的互动平台,需要师生共同面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最能彰显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力与专业功底。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害怕常态课出问题,其实“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的空间。关键是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2]因此,教师要实现理念的更新和转化,必须在观摩常态课时,首先“悬置”自身有关各种课堂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不要急于对问题作出解答和分析,而是要关注常态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和现象,并对问题保持一种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才有可能发现理念与实践的契合点。如在一次名为“我们爱劳动”的常态课上,当活动转入交流总结环节时,课堂出现了“失控”。一个埋头于修理三轮车的男孩丝毫不放弃手中的工作,对老师的启发诱导不闻不问,甚至对班主任的劝说与“命令”也不理不睬,送教的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将孩子带到自己的面前来,反而把一部分孩子又引回到自己未完成的工作中,课堂上一片混乱。在这一无法顺利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显然包含着某种值得关注的“问题”,折射出了在当前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新理念向新行为转化的艰难与矛盾,这正是教研工作应面对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教师观念与行为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员研修计划

最新学员研修计划

热评学员研修计划

热门学员研修计划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