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巧用地图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发布者:张淑净    所属单位:绥芬河市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09-06    浏览数( -) 【举报】


在教学中,以图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的大量使用,鲜活的图像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对地图的表现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的兴趣更浓。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用好地图,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打好基础

   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地理首先要有一定的读图基础知识。明确有关概念,掌握地图的图例;正确判读地图上的方向;会量算距离;会分析等值线图;为形成阅读地图的能力打好基础。

二、学会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是最常用的,要做好这点,需注意如下问题:首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的条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读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观察图、分析图,从图中学知识、找规律、得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总结,通过对地图的阅读,记忆点、线、面、带等等。

其次,要对学生的读图加以引导启发。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自己读图是远远不够的,譬如有些学生在观察插图时,往往被画面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盲目乱看,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引导学生分辨主次,逐项观察,讲清读图的步骤、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精确而全面地进行读图。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地图表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读图、用图,重视学生大脑中地图表象的形成和积累,使学生大脑中形成可视、可感、清晰而准确的地图表象,能够经常保持和提取再现,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能凭大脑中的地图表象进行地图思维。这样,就会感到地理越学越容易,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

三、经常使用地图,反复进行训练

练图主要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填地图册、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补绘地图、绘制地图等等的练习。经常性地进行地图练习,通过多次勾绘山脉、河流、行政区等图,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位置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清晰而准确的地图表象,学生习惯以图记文,图文顺利转化,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学生练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可先指导学生做填充图册中的填图题,并复印、描图等。如在讲世界海陆分布时,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是学习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练图时,可先让他们做填充图册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反复描这个图,并填上名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初步印象。第二步让学生仿绘地图、记地图笔记等。教师以板图示范,学生在下面绘草图(或者学生仿照地图册进行绘图),通过眼、手、脑的同步运动,帮助学生树立起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通过记忆绘图练习,这是练图的较高层次(一般不要求全部学生做到),学生自绘地图,把大脑中的地图表象提取出来,像老师板图一样。如前面所说的绘制海陆分布图,学生在填图、描图、仿绘地图的基础上,凭借大脑中的地图表象先画出东西两半球及重要纬线赤道、回归线等,然后再将七大洲的轮廓及大致位置绘与图上。这样,世界海陆轮廓及分布就牢牢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

四、学会分析地理图表

    分析地理图表就是通过教师对地图的讲解分析,找规律、抓重点,图文结合,使文字知识落实在图上,图上知识转换成文字叙述,从而达到强化教学、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析图首先要找出规律,地理课中的地图看起来似乎内容繁琐,杂乱无章,实际上往往是一件件事物的简单叠加,教师要善于找出规律,层层分析。其次,析图要抓住重点,地理课中的每幅图,其上面的内容都有主次之分,教师要善于辨清主次,排除次要信息的干扰,抓住每幅图的核心和主旨,从而使每幅图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这一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始终贯彻读图、析图、练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地图表象,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