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沸腾》教学设计

  发布者:唐义锋    所属单位:东宁市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03    浏览数( -)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章 物态变化

1课时 《沸腾》教学设计

东宁市第二中学 唐义锋

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节《汽化和液化》,是物态变化的第三种汽化的学习。在物态变化的教学内容介绍中,教材突出了现象教学,指导在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不涉及定量计算。因此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不断对比,找出相近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现教学目标。本节不是初中物理的学生探究实验中的一个,但水沸腾在生活中常见,取材容易,沸点不高,用它来研究液体沸腾时保持温度不变,并需不断吸热的特点比较常见,安排为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符合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喜欢直接参与的特点。用探究的方式了解问题基本环节学生虽然已经知道,但掌握的并不扎实,在本节中的探究的环节中进一步有侧重,比如在猜想上重视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思考深度;实验器材的组装,跟熔化实验相似,重点强调细节。在技能方面,已会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在探究熔化与凝固课中初步接触温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本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在现象教学,通过部几个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汽化中蒸发和沸腾现象都较熟悉,一般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并不明确,对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升到液面的过程中大小有变化不明确,对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低与气压也不明确。通过实验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学习,使学生对沸腾这一现象感兴趣。针对探究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用图像的方式来直观地认识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初步学习。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等器材不是第一次使用,但并不能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沸腾现象说出沸腾的概念和特点明确沸腾的条件

2应用沸腾的规律会画出沸腾图像应用沸腾图像解决问题

3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沸腾的特点;

2)用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沸腾图像和实验数据的交流,培养学生用图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沸腾现象特点条件。

难点:应用沸腾规律画出沸腾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及资源:

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

1、“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酒精的汽化、液化视频来引入本课,激发兴趣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关注科技发展”,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利用水的沸腾研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从身边的现象或生活实例找寻规律;用所学物理知识学会分析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本节课在实验教室进行,课前将学生分成26个小组,每组2人。结合导学案,采用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策略。通过用多媒体创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水的沸腾。学生动手操做实验,通过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体会自然规律的探索历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规律及时总结,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五、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入课题:

 

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讲述: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液、气。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固、液之间的转化,那么液、气之间是否也能相互转化呢?

 

视频:酒精的汽化和液化

 

(内容是:物理书上的小演示实验)讲述:这个视频告诉我们液态的酒精和气态的酒精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个现象呢?

 
 

听讲

 

 

 

 

 

 

 

 

 

观看

 

 

 

 

 

听讲,思考

 

 

 
 

 

 

 

 

 

 

 

 

 

 

多媒体展示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齐读

 
 

多媒体展示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

 
 

1、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2、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什么是沸腾?

 
 

快速阅读P58找出问题的答案。

 
 

多媒体展示导学案内容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明确研究的方向。

 

通过猜想,激活学生思维

 
 

1、水在沸腾前后的情景各有什么特征?

 

2、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3、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个别学生先表述自己的猜想,可以互相补充

 

猜想:可能温度不变或变高等。

 
 

多媒体展示所研究的问题

 

 

 

 

 
 

设计实验:

 

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熔化实验进行设计。通过练习加强使用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帮助完善实验过程和目标,培养观察能力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补充完整。根据观察的现象推断出需要哪些器材。如秒表和火柴等在图上看不到的器材。

 

 

 

实验前准备:(以下为课件内容)

 

1、实验时观察并测量什么?需要记录的数据和现象是什么?

 

2、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记录?多少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值?

 

3、为了直观怎样处理记录到的数据?设计你的记录表格。

 
 

讨论需要的器材,回答;

 

 

 

 

 

 

 

 

 

观看,明确实验要求

 

 

 

 

 
 

 

 

 

 

 

 

 

 

 

 

 

 

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及记录数据表格

 
 

进行实验:

 

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以下为课件内容

 

1、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2、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4、撤去酒精灯,停止对沸腾的水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层次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实验

 

 

 

 

 
 

多媒体展示实验指导内容四个问题

 

 

 

 

 
 

合作探究

 
 

交流讨论:

 

 

 

 

 

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绘制的图像提供给其他同学进行比对;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表达能力;通过全班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指导中的四个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选出部分合作小组的温度---时间图像,组织全班交流,分析和讨论。

 

展示学生画的水沸腾图像:要求三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分别说明图像中过程所代表的含义。

 

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记录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仿照固体的熔化曲线做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http://www.pep.com.cn/czwl/jszx/tbjx/sj/sj8s/sj8s4/201008/W020100824548532089789.jpg

 

展示完毕,进行全班实验的结果的了解。

 

问:与实验结果相同的举手。

 

小结:我们对于问题只能作简短的回答,有些是时间不允许,有些是知识不够,但是,大家可以在课下与老师继续交流,或自己找资料解决问题。

 
 

 

 

 

 

 

 

 

 

小组的代表逐一说明图像含义:斜线部分表示水正在升温,但没有出现沸腾现象;水平直线部分则是水出现沸腾现象,也表明水沸腾是温度不变。

 

 

 

 

 

 

 

 

 

 

 

 

 

 

 

 

 

 

 

 

 
 

 

 

 

 

 

 

 

 

实物投影:学生的实验图像

 

 

 

 

 

 

 

 

 

 

 

 

 

 

 
 

总结延伸:

 

明确实验结果将知识进行条理化

 

 

 

 

 

加强对沸腾现象的记忆。

 

 

 

拓宽对不同液体的沸点的认知。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用科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品质突出教学重点:沸腾是液体不升温,但需不断吸热。

 

深挖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分析能力,对真理不懈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说明结论。

 

课件:(小结)

 

结论: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加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以下是课件内容)

 

液体的沸腾: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与液体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收热量。

 

                  (二者缺一不可)

 

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气压)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液态铁

   
   

2750

   
   

酒精

   
   

78.5

   
   

液态铅

   
   

1740

   
   

液态氨

   
   

-33.5

   
   

水银

   
   

357

   
   

液态氧

   
   

-183

   
   

食用油

   
   

250

   
   

液态氢

   
   

-253

   
   

   
   

100

   
   

液态氦

   
   

-268.9

   
 

思考:

 

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相同吗?

 

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提问:沸点表中水的沸点有前提,对比实验中水的沸腾温度与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比较,询问学生测出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有差距?说明什么?

 
 

小结实验结论

 

 

 

 

 

 

 

 

 

 

 

描述沸腾现象

 

 

 

 

 

 

 

 

 

 

 

 

 

 

 

 

 

 

 

观察沸点表

 

 

 

 

 

思考,回答

 

 

 

 

 

回答:97℃或99℃(温度不一样可能与气压、测量工具不准确、观察方法不同有关)。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及小资料

 
 

知识疏理

 

将所学知识条理化

 

 

 
 

1、沸腾的定义

 

2沸腾的特征

 

3、沸点

 

4沸腾的条件

 
 

边回想边回答

 
 

课件逐个展示问题的文字表达

 

 

 
 

知识反馈

 
 

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反馈环节的习题

 
 

学生做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案习题

 
 

知识拓展

 

用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分析问题,培养分析能力,也加强对液体沸腾时的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有人说可用纸做的锅把水烧开水,这是真的吗?请解释原因?

 

 

 
 

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并播放纸锅烧水实验视频

 

 

 
 

思考与实践

 

将对知识的学习引导到课下,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

 
 

1为什么高原上水可以被烧开,但是放入其内的鸡蛋煮不熟?

 

2对比酒精,水银的沸点,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如水的沸腾实验),应该选用哪种液体温度计较好?

 

3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实际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听讲。

 
 

课件提示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