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名师与明师----我的感悟

  发布者:王雅男    所属单位: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    发布时间:2019-12-11    浏览数( -) 【举报】

名师与明师----我的感悟

    《周书》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乃做事之师,是教师的初级阶段,故古语云:作经师易。这话放在古代尚可,只读四书五经,只埋首故纸堆,记性好,眼力强,也能做个好经师了。但现在是知识爆炸、思想革新的年代,信息变换如此之快,文化如此多元而混杂,作为老师,稍稍停步,就落伍了,也就经师不在了。所以,我想,青年教师还是先要下番功夫,做好经师。但是,若仅仅目标定位在做经师上,那定然会跟不上学校发展和时代发展步伐的。于是,我想仰望人师人师,乃做人之师,应是教师的高级阶段。用现代教育家的观点阐释,人师,应该是历史文明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一生事业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塑造师。这个高度真还不是一般人蹬得上的。 那么,在成长的阶梯上,我们怎样找一个落脚点呢?原北京五中校长,著名教育家吴昌顺老师的提法很具点拨性。他认为:教师,应该力争成为明师明师是一种中间状态,是高于经师、向人师境界迈进的一个阶梯。他将明师的内涵阐释为三点:其一,明白之师。书要教得明明白白,这其实涵盖了经师的概念。其二,明辨之师。能明辨是非曲直,懂得教人做人。其三,明日之师。要推动学生、教师乃至社会和国家明日的发展。 再来对比名师。遍看周围的名师,有的名在于品洁风高,有美誉;有的名在于立足课堂,有特色;有的名在于善于研究,多著述;有的名在于乐扶后进,能带动……不一而足。仔细想来,,是真名还是虚名,其实关键在于为师者是外人给贴的标签,是自己内心的自省和清醒。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而真正的明师,不会刻意去追逐虚名。他们可能会因为内心澄明、处事明辨,由此名声遐迩,被誉为名师;但更为可能的是,永远默默无闻,做蜡烛,化春蚕,默默奉献,只悄然在学生心中。 想了一大通,似乎明晰了一条现阶段的攀岩之路,那就是:走近名师大家,学习名家经验,踏踏实实当好经师、反思自省争做明师、不断提升期成人师!至于能不能成为名师,那是衍生物,绝不是终极目标!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