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评课议课稿

  发布者:王雷    所属单位: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2019-08-09    浏览数( -) 【举报】

王雷:各位老师,7月6日,咱们观摩了王老师的习作讲评课: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并从"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活动时间"、"学生习作前后变化"、"教学目标达成度"四个方面对课堂进行了观察,对数据做了统计和分析。下面,我们对这节课进行评析。

刘老师:我观察了"学生主动学习"情况,用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参与的态度来评定。 如图所示:

本节课我们观察的对象是27位学生,多数学生一直对学习保持兴趣,在"选材"教学环节,兴趣浓,认真倾听,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有23人,只有4名学生中途和同桌说话,85.2%;"内容"教学环节,除5名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外,其他孩子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是81.5%;"自主修改习作"环节中,在最初的前五分钟内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仔细推敲,认真琢磨,中间有1名学生停了一会儿,但很快又低头修改自己的习作了;主动参与度达96.3%"习作展示"环节,有55.6%的孩子继续积极参与活动,有37%的学生低头修改自己的习作,7.4%人学生没有认真听同学对改后的习作。

张老师:从统计数据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与王老师的精心设计密切相关。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时渗透表达方法,在习作课上重温表达方法,为学生阅读和习作搭建了知识的桥梁。

余老师:同意两位老师的评析,这节课确实体现了学生主体这一理念。 请看:这是我和原老师合作观察的"课堂活动时间"量表。 从师生活动的时间统计上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如表所示,学生个体活动时间占整节课的58.4%,加上小组活动的7.7%,本节课,学生活动总时间占66.1%,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师活动的33.9%的时间里,有24.6%的时间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反馈(即:与学生平等交流),只有9.3%的时间是教师在讲授。教师在本节课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即: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倾听者、激励者、点拨者。总之,从师生活动的时间上来观察,很好地落实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从教学环节的时间统计上看,本节课凸显了教学重难点。这节课有5个教学环节,其中,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环节,用时最多,占课堂总时间的39.3%;指导学生"选择恰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则占24.6%。这两个环节的用时占整节课的63.9%。"自主修改习作"环节,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学生习作展示",则当堂反馈目标达成情况,两者用时占32.8%。而"拟题目,课堂总结",教师点到即止,用时只占3.3%。

贾老师:对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两者来展开。没有繁琐的导入,一上课就直奔目标1。接着,把阅读与习作指导相结合,集中精力,来突破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整节课96.7%的时间都用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可谓重点突出。

王雷:既然如此,那么这节习作讲评课,上课前后学生习作有哪些变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呢?咱们继续交流。 

崔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后的,我们发现能写出人物特点的有27人,占习作总数的100% 。能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方面写具体的有23人,占习作总数的85% ;4名学生没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写具体的占习作总数的15%。选择的事例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有21人,占习作总数的78%;6名学生选择的事例不能表现人物特点,占总人数的22%。其中优秀习作——完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有21人,占习作总数的78%。

整体规划之一 重新确定习作主题

"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定位为 "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拓宽了学生思路,扩大了选材范围,是训练目标更集中、更高效。

为了突出"课上得法、课下用法"的思想,加强阅读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所以重组了阅读的文章。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法之外,在课下引导学生写了"阅读收藏夹"和"习作准备夹",引导学生从众多人物中筛选出来的一个人物,并且针对其特点进行了事例的选择。



课前浏览了学生的"习作准备夹",了解了学生的初稿情况,课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互相启发,打开视野,拓宽素材的来源。

在讲评的过程中加强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评的素材来源于学生。

讲评中的指导素材来源于阅读材料。 讲评中的指导循序渐进。

刘老师:众所周知,习作课因为学生的不确定性太大,所以对教师的以学定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每个语文老师来说都是挑战。但通过分析我们欣喜地看到,这节课优点很多:

首先,学生自主活动、师生互动的时间比较长,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其次,教学紧紧围绕目标展开,重难点的突破有时间做保障; 第三,讲评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而在作文课中重温阅读收获,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另外,王老师能耐心等待学生,课堂评价及时且注重鼓励学生树立修改习作的自信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确实如此。就这节课来说,也不是完美的。就像前面永萍老师提到的,有的学生增加的文字并没有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来突出人物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后期的指导要跟上。比如,教师在课堂的巡视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其实挑战的是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也是如何以学定教的问题。后面咱们可就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研讨,使教学设计更趋完善,让课堂的遗憾越来越少。

好了,感谢团队每个成员的智慧分享!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