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那种松鼠》评课

  发布者:曹丽伟    所属单位:宁安市丹江小学    发布时间:2019-10-22    浏览数( -) 【举报】

《那只松鼠》评课

   听了杨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很深,如何将语文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中进行充分展示在这节课上得到了诠释,下面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在一次偶然中逮到一只惹人喜爱的松鼠。可是,当我发现被逮的松鼠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鼠,而且还时常惦念它。叙述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女儿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文章故事性强,语言平实,但其中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令人感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沟通、帮助,和谐相处;还要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应该爱护。所以教者根据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求最适合的思想,合理渗透写作方法。

教者把我与小松鼠之间的故事,删减成三个小段落。并以读故事排顺序的方法,先认清顺叙的叙述方式,再通过添加段落的方法,认清倒叙的叙述方式及特点,并巧妙地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融为一体,可谓扎实、有效。

二、找准文章切入点,大胆取舍、合理剪裁。

为突破我与松鼠的内心变化这一难点,教者从以下三方面设计,为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形成,创设螺旋上升的发展空间。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段为主,左顾右盼。在讲走近失去自由的那只松鼠时,兼顾第二、五自然段;讲作者情感变化时,虽然以第六、七自然段为主,但兼顾了全文的完整意义。

2.在教学方式的把握上——动静融通。在课堂上把朗读和默读训练交叉进行,使课堂动静结合,在多次的动静转换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诵读悟情和默读静思的习惯。

3.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以言为主,语思融合。教学各环节以立足语言,培养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旋律”。尤其在表达能力的训练上,注重语思融合,力求在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思维的历练中发展语言能力。

    例如,教学松鼠那极其古怪的目光时,想象补白的对话训练设计。如果你就是那只躺在网袋里一动不动的小松鼠,你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再也不能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儿了。此时,你绝望的目光,想告诉我什么?--------;你抗拒的目光呢?--------;你乞求的目光呢?---------。

    再如,教学我要放松鼠时,创设了师生分别扮演文中角色,进行体验角色的情境训练。

师:原来的你,在松林中是一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自由蹿跳的小精灵,可现在的你,却______(生:却躺在网袋中,没有了自由。)

师:原来的你,每天与伙伴们快乐玩耍的小精灵,可现在的你,却______(生:孤零零的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

师:原本有父母疼爱的你,可现在的你,却______(生:老实的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

三、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1.对学生写字指导,教师在板书时指导学生笔画,笔顺如何落笔,这样在孩子心中留有印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果教师每堂课时时强调,我想为今后学生写好字提供了有力保障。

2.课堂上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尤其是默读,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培养,课标中也要求默读的培养,是高年段的基础。再有教师问题有针对性,一堂课设计问题不能过多。

3.教师多媒体应用熟练,出示适时。

    总之,整节课设计上,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而且《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可见教者充分研读教材,抓住语文教材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