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看雪评课议课

  发布者:邱德海    所属单位:五林镇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9-10-31    浏览数( -) 【举报】

 一、把握重点,教学有主次

    教师的主体和关键作用,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得以实现。老师首先抓住课文中的内容冲突,进行有对比的教学,也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段第2和第9自然段进行教学。通过看橱窗图和雪景图,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主动地投入学习。在邓老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学生领悟到了台湾和北京雪景中的不同。即1、台湾很难看到雪和北京容易看到雪,2、台湾橱窗用棉花做成的静态雪景和北京真正的动态雪景,3、孩子们看到了假的雪景和老师看见过真的雪景,4、台湾孩子们期待着到北京去看雪景和北京小朋友盼着和台湾孩子们去玩雪等等的对比,体现了两岸人民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其次,杨老师又抓住孩子们与老师的问答部分(即3、5、6、7、8、10、11自然段)进行教学。可以说,教学的重点把握得很好,层次非常清楚,真正做到实实在在教语文。

n   二、重视阅读,感悟有深度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而需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不断实践,让学生慢慢地感受、领悟,学生只有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语文素养得以多层面、全方位的培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体现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 

    邓老师设计的这一堂课,正是在“读”字上下了一番功夫,注重朗读的教学。

    首先是激趣导入,直奔重点。引导学生看过谈过雪景之后,让学生在自由读时找一找课文写哪些小朋友看雪的情景,也就是第二和九自然段。接着是精讲点拨,品读领悟。第二段通过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让学生了解台湾小朋友看到的雪虽然很美丽,但却是用棉花做的,台湾的小朋友并不满足,而是希望看到真正的雪。第九段的教学,邓老师是从第二段台湾小朋友看雪的不满足,你来为台湾小朋友描绘雪景来引入的.   

    教学时,邓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描写雪的词语仔细品读,品味这些词语所描绘的美丽雪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小时候在北京看到的雪景的真实和壮美,在雪中玩时的快乐。

然后是指导积累、内化语言。邓老师让学生读出台湾小朋友问老师的四个句子,找出共同点。有了前面渲染的北京美丽的雪景的氛围,有了雪景的品读,学生就自然而然的读出台湾孩子渴望了解北京雪景时的惊奇、急切、盼望、喜爱的语气。邓老师还采用了情景对话式朗读、创设情境告诉学生: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和孩子们进行对话,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语言(微笑着点头,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让学生融入课文,真正走进文本学语文。

    最后是阅读链接、深化主题。最后的两段内容,揭示了课文的主题,但是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很含蓄。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教师在揭示课文主题的时候,不是用简单的讲解,而是带着学生阅读了课文的链接,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引出主题,学生就容易理解北京和台湾的小朋友都在盼着祖国统一。
    整堂课,学生都在言语实践中体会语文课程,教师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去感悟文中蕴含着的意境,品味隐含于文字深处的情意,使学生在语言的甘露中得到滋润,在感受语文材料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滋养。

   三、联系生活,情感有共鸣

   在教学中,邓老师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生活经验是阅读的基础和理解的工具。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邓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情感时也是基于生活体会进行感悟的。“如果你是橱窗外的台湾小朋友看到这棉花做的雪景,你满足吗?你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是台湾小朋友,来问问我这个北京老师吧。”“小朋友,你们看到过真正的雪吗?说一说你见过的雪景吧。”“让我们和这群小伙伴一起去堆雪人,打雪仗吧.”每一个情境的创设都与学生的生活体会相结合,基于学生的感情基础来感悟文本的情感,质朴而自然。

在引导学习课文时邓老师不忘立足生活深化认识,超越文本,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台湾和北京已经实现了两岸三通,所以不算太远。”“中国送给台湾两只大熊猫,你猜他们叫什么名字呢?”这两个问题情境的设计,看似平淡,其实已经将课堂与生活、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课内知识在拓展中深化。

    四、体现自主,学生有个性

   1、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整堂课,邓老师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灌输,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

   2、张扬学生的个性。读句子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完句子让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给熊猫起名字让学生联系课文自己起,自己阐述理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艺术,在这我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1、如果老师能在指导上再深入一点,再到位一点,那就更完美。

  2、朗读的评价方面,我觉得还可以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在评价之后,会读的更好。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