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英语写作课心得

  发布者:邵雪    所属单位:林口县刁翎中学    发布时间:2019-11-05    浏览数( -) 【举报】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要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以阅读表达课为例,分析了阅读表达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阅读表达课的具体实施,即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强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加强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支架式教学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要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的“支点”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独立探索过程的“释疑”,最后导向“成趣”的目标,从而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思维体系,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促成知识和智慧的升华。

英语阅读表达是苏州市2016年中考新增的一种题型,与传统的阅读题相比,阅读表达更具综合性和主观性,更能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该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短文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3个问题;第一题分值为1分,第二题分值为2分,第三题分值为3分,总共6分。阅读表达的测试目的是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英语阅读表达这种考查更全面、系统的新题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十分顺利的利用所给文本材料进行语言的实践活动;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无法理解文本信息内容,更有甚者对所要回答的材料无从下手。因此,如何提高阅读表达课的实效性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阅读表达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英语教学已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教学而是转向言语技能的教学。但是,在现实的中考“指挥棒”的指向下,教师的全部精力往往都集中于做题——分析——再做题——再分析的机械操练模式上,很少“浪费时间”给学生真正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问题:

1.阅读材料不真实,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性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和流行,真实材料这个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真实的阅读材料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它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更具科学性、趣味性、体裁广泛性等优点,它不会为了突出某一句型而有意识地组织语言材料,更不会使用学生熟悉的单词代替一些不熟悉的单词。

相比目前的阅读表达课,使用纯真实的英语材料很少,大多数教师会认为可能使用真实的材料对于大部分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阅读表达的材料选择上,会经过“再加工”,多数脱离真实,属于中式英语,不仅不地道,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实际效果。纵观目前英语阅读表达课的教学目标,“知识”层面的目标占据了“中心位置”,教师的兴奋点就在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搞“题海战”,让学生不断地做题,通过做题,来让学生提高做题的“熟练度”,最终取得较高的分数。

阅读表达课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本来就已经够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从而导致阅读表达课的死气沉沉,学生视阅读表达课为“苦役”。

3.活动形式不丰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是教学的“灵魂”,没有活动的教学是死水一潭。在初一、初二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会有明确的活动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诸如游戏、小组活动等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到了初三阶段,部分教师则更看重教师单方面的语言知识传授,忽视互动活动的开展。一堂课下来,就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台下“认认真真”地听,“忙忙碌碌”地记,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磨灭,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三、支架式教学在阅读表达课中的设计依据和实施

针对阅读表达课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以支架式理论为指导,设计并实施了一节阅读表达课。

1.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脱离具体情境进行单纯的语言学习,往往难以发挥其语言交际的作用。支架式教学以活动设计为支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有效纽带,并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推动和加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单单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多种媒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已储备了一定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他们渴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外面的新鲜事物,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诸如学校、国内外真实发生的情境来满足他们多方面、多角度的求知需求,使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储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进行阅读表达的分析解答与概括表达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培养他们的求知热情和兴趣。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