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评课议课

  发布者:华新刚    所属单位:宁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11-05    浏览数( -) 【举报】

今天王娜老师展示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语言幽默轻松,对历史有自己的解读和认识,形成一定的及教学风格。教学中,老师能够注意学法指导,如通过“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学生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始终贯彻史论结合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及巴黎公社的性质、失败原因等教学环节大量引用史料和图片资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史实的分析、探究、归纳和总结。讲述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环节,还进行了适当的延伸,通过一些伟人图片呈现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丰富和发展,以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结课时还引用了高一(7)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感悟,拉近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促进情感教育,提升历史认识。此外,还非常注重通过图表来归纳历史知识,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巴黎公社诞生的背景、革命措施、性质及论证因素分析以及教学总结等等。
    课本课内容较多,教学设计的环节多多,有些可以简化,比如在讲述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时,可以渗透分析巴黎公社的性质,无需在讲完革命措施后,单独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从“建立方式、革命措施和领导成员”三个方面分析巴黎公社的性质,毕竟,本课课标和考纲规定的重点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教学环节设计过多导致结课缺乏高度,草草收场,没能呈现“精彩”。本课中教师的提问“多、广、深”,有些可以简化一些,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该集中一些。朱桂芳老师指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一定要可以保持完整,可以适当留白,进行课后的拓展和延伸,不必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材料的选用要“精”,善于取舍,并非多多益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虽幽默,但还有些随意性。 客观地说,本课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在思想认识和历史感悟方面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枯燥,较难突破。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直是困扰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觉得,本课中老师对一些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很好,但课堂教学中的处理还应该在扎实些、细致些。比如导入时引用英国广播公司(BBS)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活动,应该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马克思为什么会跃居排名的榜首?探究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应该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教师自己去分析讲述。通过图片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不能仅提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斯大林以及东欧、亚洲、拉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也应该有所涉及,体现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把握宏观的历史发展线索,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我认为王老师应做到在以下几点改进1、处理教材要感于“放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收放自如。2、课程资源的使用既需要丰富,也要注意详略得当。2、教学内容既需要挖掘深度,也要注意深入浅出。


附件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