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电解池》评课

  发布者:朱有琴    所属单位:穆棱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9-11-21    浏览数( -) 【举报】

《电解池》第一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点评材料

穆棱市第一中学化学组 朱有琴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原理,内容抽象难懂,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构概念。本节重点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等。本人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认识。

  1. 课堂引入的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

    授课教师由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追问到电解质溶液也能导电,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中能量转化的形式设问。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能否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呢?

    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根据教学实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必须做到上下衔接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才算是好的导入。结合本节内容实际,以问题为情境结合能量的转化及反应实质引导学生逐层推理的效果更理想,教师注意到了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2. 课堂教学的组织

    参赛老师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以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适时引导思考、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同时以氯化铜溶液为基础点拨学生思考即总结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注重学法的指导,分析已知的电解实验后归纳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总结电解规律。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高效课堂的落实不仅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更应关注学生的基础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如果条件允许设计成分组实验,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可能耗时多一些,但认知效果会更好些。

  3. 问题的设计和处理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课堂讨论的次数及时间的控制比较适度。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问题的清晰度、层次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引导是否到位也影响着学生思考的时间。比如,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离子的放电顺序应建立在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基础上。如果只是泛泛地从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只能是得到结果,授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入手,排出各离子的氧化性顺序,及时点拨学生联系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加以比较就能加深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并且在这之后,及时与原电池装置、工作原理加以对比,促进对氧化还原反应及电解原理的理解。

  4. 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

    学习效果。由于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板书的使用和功能受到影响。教师板书特点简单大纲式。

    总之,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讲座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有目的的知识归纳,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电解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视觉上能让学生感知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遗憾的是:实验仪器不足,使学生不能自主实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