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伟大的悲剧》评课议课

  发布者:于德友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04    浏览数( -) 【举报】

            《伟大的悲剧》【点评】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长课文,如何做到“长文短教”,于老师的课足为示范。这节课的核心部分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整体认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用一个词总结读后的感受;二是重点突破,紧扣课题“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理解“悲”之所在和“伟大”之处;三是感悟升华,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我们欣喜地看到,这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既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又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三纬目标落到实处。当然,要做到“长文短教”,除了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否则一节课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
  
  这节课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方面也做得相当成功。教者利用课件展示三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接着又放映3分钟的影片《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长文短教”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课件,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最后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收到很好的效果。显然,如何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熊枫老师做了很有意义的尝试。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一、 导入方面
  首先导生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
  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
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四、 注重教学的整合
  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 畅谈探险者——伟大”“ 感悟探险者——伟大的悲剧”“ 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 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设计,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上,突出亮点
  从让学生话说身边的英雄起,到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关注时事日本大地震,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贯穿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学生有了许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很好地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一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采用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既有了长文的整体感知,又有了细节突破,注重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我觉得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在教学上确实有了很多的突破,很多亮点。从课堂效果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长文该如何教方面,给了教师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该教师在课后做的反思中所说,平日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上是我对该教师对本文处理方面的一点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立志于有效教学”“生本课堂的探索。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