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不平凡?不平凡! ——简评丁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

  发布者:刘玲玲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第二十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08    浏览数( -) 【举报】

 

不平凡?不平凡!

——简评丁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即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因为白杨树实在“不平凡”,那么它的“不平凡”究竟体现在哪里?面对丁老师饱含期待的眼神,孩子们都能意识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既有外形特征,诸如干、枝、叶、皮,还有内在品质,诸如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更有它生长的外部环境——未开垦的荒地。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白杨树带给作者极强的震撼与鼓舞,难道仅仅因为白杨树的形态之美吗?显然不是,还有它的内在品质,这恰恰也是一种精神之美。而这种精神之美又在哪些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与不加修饰的绽放?首先与北方的农人相似,因为他们都是“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都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其次与保卫乡的哨兵相似,因为他们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守卫家乡再次与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相似,因为他们始终在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由树过渡到人,由形态之美写到精神之撼,再由实过渡到虚,由虚联想到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高原景象,因为这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可以衬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为什么要写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精神风貌,正是为了凸显北方抗日军民正直伟岸、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崇高品质。

白杨树不平凡?是的,不平凡。丁老师不平凡?是的,不平凡。整堂课,丁老师都是在问中让学生思,在思中让学生答;都在读中让学生品,在品中让孩子悟,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共鸣。尤其是面对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由白杨树这个景物延伸到赋予某种喻义的人——西北抗日军民,丁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诵读,诸如听配乐朗读,给学生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齐读,全班高声读等形式,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牢牢叩住学生的心灵。

就以第6段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不是一般的描写性文字,也不是一般的抒情性文字,在此作者只想借助白杨树向读者传递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诚如傅书华在《写景散文的一种范本》中所写:“物是表达理性思考的工具,图画式的画面的唯一目的。其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丁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引领孩子们通过作者笔下的白杨树,知晓文本的真实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朗读,也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让思考深入,让课堂高效,就需要老师切中要害的提问。犹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尽管整堂课丁老师预设的问题不是很多,但句句关键,处处设伏,学生在她的带领下,或跋山涉水,或攀山越岭,或穿荆度棘,或逾沙轶漠,好不惊险刺激,好不令人难忘。

当然这堂课,丁老师若再减缓脚步,放慢语速,让孩子细细地思,细细地议;美美地读,美美地赏;实实地悟,实实地练,效果定会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人能上出完美无缺的课。之所以如是说,还是希望丁老师不断反思,不断呈现出更多、更美的课。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