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谈浅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新能力

  发布者:杜晓楠    所属单位:林口县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数( -) 【举报】

谈浅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新能力

当前,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创新的能力,而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我认为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改变陈旧观念,提高教法的创新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同时使学生真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乐学、爱学、想学的求知欲中抓住学生心理,有效的发挥教师组织者的能力。教师应从自身观念入手,确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者,把自己的学生引导创新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活动中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发展变化,完全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及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方面精心开展研究。教师要制定核心素养框架,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条理的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从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中发现学生创新的思想,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完全将核心素养的理念与精髓进行自我分析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重视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跳跃,发现在整个活动环节中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合理的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潜能。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从自身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提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让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健康生活、实践创新。更加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运用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想像、创新。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亮点,运用鼓励性语言、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地、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习兴趣,让大脑处于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个性的创造,无疑是最好的创新。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只有教师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索,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对于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素养,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负责。师生的平等关系,是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现、敢于实践的纽带。有这样的平等关系,学生才能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大胆设想、大胆理论、大胆实践。做为核心素养下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的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教师要学会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充足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愉乐的学习,只有这样科学的教育,学生将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最后,教师要支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充当“伯乐”的同时,还应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健康、充满想象、充满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便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创新意识。从而课堂上求知欲高涨,班级同学之间知识交流效果显著。教师改变教学的风格,改变课堂学习氛围,发现学生创新亮点,与学生共同去探讨未知,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体现出科学有效的学习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想象,因为学生只有在想象时,才能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发现新的东西。学生的大胆想象,表明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表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去想象,去思考,表达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的想象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想象思维,在课堂上出现知识的火花时,也就说明学生真正去学习,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指着黑板上的圆圈说它是月亮,是烧饼,才会在试卷上写下“雪化了是春天”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才会有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飞翔。

如教学《称象》一课时,学完课文,我问学生: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一个学生利用天平的原理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用木板和石头做一个简易天平,让大象站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上石头,当天平两端保持水平状态时,再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样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还有学生用沙子或泥土代替石头装入船里,这样比用石头搬运和称量都方便得多。二年级孩子能想出这样的办法,真令我钦佩!

又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说故事:“老山羊走后,发生了什么事?猎人后来怎么收拾狼的?”这样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敢想、愿想,就能在积累一定知识和语言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质疑是创新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鼓励学生发问,支持学生发问,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思维方式去提出问题,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认为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要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而不是学会了多少个生字、词语……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着问题展开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在质疑中生根、发芽……

①问题引路,走进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时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或让学生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如:《小溪生病了》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会问:“小溪是怎么生病的?”“小溪的病又是怎么好的呢?”等等。学生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亲近文本,朗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应收集本课相关的数学信息,运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设计思路走向新知。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的图片复习旧知,再将长方形、正方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导出新课,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各种变换的方式,及四边形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由此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新知内容。

②质疑、解疑,感悟收获。

在学习新知后,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可让同学之间互相解答。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教师要加以鼓励、引导,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学生的每一次质疑,每一次解疑,每一次收获,都是他们在创新精神的体现。

③问题延伸,走出教材。

如语文教学《一定要争气》一课时,让学生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谈一谈自己怎样为班级为学校争气?将来怎样为袓国争气?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教材,利于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特性的内在联系 ,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

又如教学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学习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课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每一名同学都能完成教材中的习作。教师此时要适当点播,学生不但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还应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浪费时间的例子,从而学生发表自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如何改变不良习惯大家共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创新的想法。这样学习了教材中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运用教材,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合格人才,才能尽一名小学班任应尽的职责。

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产生的温床,成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