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评课议课

  发布者:柳春红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新荣小学    发布时间:2019-12-18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统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热身)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教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  

(课始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们呀,都是被黄山美丽的景色和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吸引来的。为了欢迎老师们的到来,我们开个联欢会,好吗?我们戴头饰表演节目好吗?  

(在黑板上分别出示小狗、乌龟、小兔、老虎等头饰,问学生喜欢哪种头饰,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朋友喜欢的头饰各不相同,那每种头饰该准备多少个呢?  

生1:用统计法计算。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统计方法?  

生2:写“正”字、打“√”等。  

师: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生3:写“正”字。  

请学生拿出题卡1,在最喜欢的一种头饰上打“√”。  

二、引发认知冲突,注重解决问题  

师:好,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唱票和计票,老师在旁边监督。  

其余学生在题卡2(统计表)上进行统计,所有学生都参与了统计过程。统计结果为:小狗4票,乌龟5票,小兔14票,老虎14票。  

课件出示统计表、统计图(1格表示1人)。  

师:你能将这个统计结果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吗?还是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统计图上1格表示几人。  

生1:1格表示1人。  

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在题卡3(1格表示1人的统计图)上涂色。不久,有学生发言了。  

生2:李老师,统计图的格子不够。  

师:格子不够,怎么办?  

生3:1格表示2人就可以了。  

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试试吧。  

教师选出一幅有代表性的统计图(拐弯涂在旁边的)展示给全班学生看,问行不行,生答行。  

师: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是以条形的高度表示数量的多少,如果涂在旁边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吗?所以,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久就有一些学生举手发言了。  

生4:1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3格表示6人,4格表示8人,一直往上涂就够了。  

(课件修改原统计图,并出示1格表示2人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师:那如果是1人要用几格表示?  

生5:半格。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课件上涂统计图:4人涂2格,5人涂2.5格。  

师:想一想,涂色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6:不能涂出格,要涂均匀,看准数字。  

学生独立完成题卡4(1格表示2人的统计图),教师选出几幅学生涂好的统计图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发表评价意见,强调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出示自己完成好的统计图并提问,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每格代表(2)人。  

2.喜欢(小兔和老虎)头饰的人数最多。  

3.喜欢兔子头饰比喜欢乌龟头饰的(多9)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多9人的?  

生7:14-5得来的,也可以看统计图。  

三、情境迁移,体验方法多样性  

(出示图片书签:邯郸学步、黄粱美梦、将相和、完璧归赵)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听说老师要来黄山上课,特意为大家制作了精美的书签,让我转交给你们,那你们都喜欢哪种书签?(学生喜欢的各不相同)  

师:小朋友们喜欢的各不相同,那每种书签要准备多少呢?怎么办?  

生1:统计。  

师:怎么统计好呢?  

生2:画“正”字,打“√”,涂色。  

师:时间不够!这时,要用到“数一数”的方法了。  

(教师问,学生举手,请一位学生帮着点数,师填统计表)完成题卡5(统计图),并强调先看清1格代表几人。  

师:观察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3:我知道喜欢邯郸学步书签的有6人,喜欢黄粱美梦书签的有9人,喜欢将相和书签的有13人,喜欢完璧归赵书签的有8人。  

生4:喜欢将相和书签的人最多。  

生5:喜欢邯郸学步书签的人最少。  

生6:喜欢黄粱美梦书签和将相和书签的都有半格。  

师:很好!那如果要统计全校学生几千人喜欢的书签,用1格表示2人,格子还够吗?  

生7:不够,1格可以表示10、20、50人。  

师:以后我们在统计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1格所表示的数量。  

布置作业,课结束。  

[评析]  

本节课中,李老师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纵观整堂课,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在课前热身“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  

教师创设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教学片断二中,当学生开始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涂统计图时,学生发现喜欢小兔头饰的人数有14人,涂不下,迫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学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用1格表示2人)。再如教学片断三中,教师提问:“要想统计全校学生喜欢的书签,用1格表示2人,格子还够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说出:“不够,要用1格表示10人、20人、50人才可以。”教师也因势利导地强调,统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1格所表示的数量。因此,激发认知矛盾,促使学生逐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精髓所在。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