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登高》评课议课

  发布者:刘婷婷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19    浏览数( -) 【举报】

一、  与学校活动结合不紧密,学生积极性欠佳

我校实行小组加分制度,在小组加分制度的激励下,学生呈现出来的积极性确是前所未有。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也通过加分制激励学生回答问题、背课文等等。但是在青年教师汇报课的过程中,没有将小组加分制度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已经适应加分的前提下,呈现出来不适应的情况,学生整体来说积极性不高。学生的状态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不够,必然决定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自己最大能力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更加具有生命力。

二、  注重课文条分缕析,审美体验不够深入

诗歌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结晶,诗歌是兼具美感、文学功效、承载历史的文学体裁,诗歌阅读教学更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诗无疑是完整的且极具美感的,但是当前诗歌阅读教学中诗歌本身往往被进行词条式的罗列与讲解,这样的肢解也意味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妥当,导致诗歌的美感被破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论文就是探讨诗歌讲解被条分缕析的情况,纸上谈兵时,还不知实践与理论有如此大的差距。在《登高》的整体设计上,仍走着条分缕析的思路,恐怕学生的回答跳出自己的预设范围。只敢预设而不敢生成。在设计问题时,不够“大气”,不敢让学生放开说。

三、  整性放在第一位,学生阅读体验不够

在教学杜甫诗《登高》中,过于重视课堂的完整性,只想着怎么才能将课程完整的呈现出来,对于学生阅读体验方面引导的不够具体。在学生难以读懂杜甫之悲时,我没有去设定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去体验杜甫之悲,杜甫之愁。更多的是,将《登高》当作一篇“课文”,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够,那么对杜甫的感情理解必然不够深入。

“读书不觉已春深”,踏实前行。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