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玲玲的画》评课

  发布者:姚丽敏    所属单位: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2019-12-22    浏览数( -) 【举报】

     听了韩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感觉这节课讲的很实,对字,词的训练很到位.虽是一篇普普通通的小文章,但能看出老师非常认真地钻研教材,能挖掘出很多的训练点.

      一、识字方法多样。

       1、根据不同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并能遵循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

“叭”的一下声音用实物演示一下,便于学生理解;“催”强调右边下面是四横,表示催了一遍又一遍。

       2、在教学词语时,重点抓住“端详”“催促”这两个词语,第一个词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读来理解,第二个词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方法灵活多样。原来生字的教学并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级生字教学与一年级有些不同,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归类识字,记难记的字,由字扩词,结合每篇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在写字过程中,通过对"肯,脑,筋"的对比观察,分析字形,,让学生辨别月字旁的字做旁和做底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在比较观察中自己发现规律,真正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二、朗读指导也非常到位。从“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地一下掉到了纸上,玲玲哇地哭了起来”伤心难过,到“第二天,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的高兴。张老师通过指名个别读,进行准确的评价后,再让学生模仿读的好的同学,还不失时机地进行范读,本堂课的朗读指导可以说是十分成功。

       三、问题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过你做什么事?”“你猜猜玲玲会想什么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时看到玲玲满意地笑了,你会说什么?”……这些问题有的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的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课文中的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体会人物的心理。问题深入浅出,学生乐于表达。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