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大班音乐活动小精灵和魔术师评课

  发布者:杨玉霞    所属单位:东宁市机关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9-12-29    浏览数( -) 【举报】

大班音乐活动《小精灵和魔术师》
此活动无论从目标制定还是活动的效果看,都不能称之为一个专门的音乐活动.我们首先看目标的制定,与音乐有关联吗 活动中所选用的实施目标的方法也不能说是一个很恰当的表现音乐的方法.这个活动所选材的音乐是《挪威舞曲》,可老师不是把重点放在引导孩子感受音乐上,而准备了很多五花八门的道具和游戏,例如用木偶这个道具来帮助孩子记忆舞蹈动作,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一种方法,我们不是通过让孩子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创编动作,却让孩子机械地学习木偶道具僵硬的动作,实在让人费解.再如,用《我是一个木头人》的游戏来记忆和变化舞蹈动作,这和本次活动所要欣赏的音乐中的舞蹈动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又如,老师颇具心思地设计了一张评价表用作记录孩子创编动作的多少,老师的目的是鼓励孩子利用木偶多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这里,我所要说的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来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要注意重点应放在孩子表现音乐时身体动作的流畅性,动作与音乐的吻合性(即是否符合音乐的性质),动作与音乐的和谐等方面(这些采用让孩子学习木偶的动作可行吗 ),而不应只注重孩子用了多少种动作,动作越多越好.而且评价要更关注孩子的评价,鼓励同伴评价,尽量采用孩子的意见与建议,并努力引导孩子注意创编的基本规律,以保证孩子能逐步发展起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忌急于求成,追求效果,追求成人标准化的审美灌输.所以,音乐活动中,老师在孩子感受音乐而自由表现的时候,应更多的观察,指导,点拨而不是记录.
再者,音乐活动中,老师本人对音乐的热爱,感染力都十分重要,如老师的身体语言,表情动作都体现不到对于音乐的热爱,又如何引导和激发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呢 总之,此活动由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的思路和对大班孩子的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把握在理解上是模糊的,存在太大的偏差,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场热闹的游戏.
最后,就今天上午观摩了四个音乐教学活动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我认为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需反思的问题:
幼儿园音乐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中的艺术这个类别中的一门学科,我认为是一
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那么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也非常高.我所指的专业要求即老师的音乐素养,但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老师都要有象舞蹈演员或歌唱家似的才艺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育,那只适合做演员,而孩子需要的教师,是要熟悉幼儿时期各年龄段孩子学习音乐的特点,规律,要了解各年龄孩子的音乐审美特征的不同表现,熟悉各种音乐体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法,对各种音乐的表现形式的概念清晰,例如我前面所谈到的音乐的基本要素等等知识.所以老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和进修,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为孩子选择音乐作品,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要注意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
容,形象或情感应是孩子所熟悉的,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能理解的,并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符合孩子的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通过感受音乐能让孩子获得身心愉悦和提高审美情趣的.音乐作品的形式应比较简单,结构要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等.切忌老师因为个人喜好和自己对该乐曲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图热闹,或为了与众不同,追求标新立异而选材.我们如果能把教材里的音乐素材都扎扎实实地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以上想法和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希望能对大家今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能有所帮助和
启发.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