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发布者:申成林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    发布时间:2020-01-07    浏览数( -) 【举报】

刚才我们观慕了老师执教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现我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首先我觉得今天老师课上得非常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节课内容充实、主线明了。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中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难点、疑点,分析深刻,拓展得当,表现了老师较强的课堂领悟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教风。老师激情饱满、充满自信、挥洒自如,语言生动,构思新颖,诱导着学生逐步地探究事物的真相。经过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初步养成了化学学科素养,求知欲强烈,善于动脑、动手、动口,基本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在这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师生间构建了学习共同体,相互协作,共同收获,完成了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这也为我们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课,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值得模仿借鉴。

本节课我认为主要展示出了三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注重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思维引擎

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上课开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时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期待着老师的教学。老师从地球上大气中氧气来源视频,为学生科普的同时,开始引入话题然后全面展开。这种真实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憾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都有这种体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制取和用途,好学,因为学生有一些的生活积累,同时可经过实验去探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难学,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一片空白。老师能利用学生前几单元已初步接触到的元素、微粒,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生进一步了解元素之义、之型、之律、之用。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著的《为思维而教》中就提出:教学要以适当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思维而教”,教给学生思维,应当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实践者的重要理念。当教师的“心智模式”变了,当教师的思维模式变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心智模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更好发展,教育一定会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活动! 

第二个亮点:抓住两条主线,体现了化学课程教学理念

新时代的化学课程有两条主线:一是核心知识线。老师以课本为根本,重新整合,适当改变。课本是经典,经典是精华,必须充分利用经典,并针对学情改当改进。老师引导学生在认识元素时,按基本规程顺序逐一研究。同时把这些知识很好地串联,它遵循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老师还特别提醒学生关注细节,例:宏观、微观,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培养学生细致、精准的观察能力,多元的思维品质,从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认同内化的进程。二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及应用。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主张教育应充满生活与活力,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书中强调人文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本节课老师通过元素符号的发展史、元素周期表的逐步完善史、元素与人,元素与世界这些人文元素,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上述两条线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并行的,而是一种密不可分的融合关系。老师很好的将这两条主线进行了整合和处理,突出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个亮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

以白板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互动性、增大了课的容量,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设计的游戏,也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技术的应用已是当今教学的一种常态。

老师教学中还能给出了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探究过程中能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又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让学生当遇到困难习惯性地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养成学生团结、分工、协作团队式工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今后能适应社会的新型工作模式。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