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植树问题

  发布者:张晓娜    所属单位:人民小学    发布时间:2020-02-04    浏览数( -) 【举报】

植树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葛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主线明朗清晰,目标定位准确,引导学生体验有效,主要表现在: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应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直线上植树,二是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直线上植树就有三种不同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一端不种,老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定将两端都种的情况作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来完成,定位很准确,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符合中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一节课将直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一起来探究学习,必然会造成知识容量大,学生学得累,掌握效果不佳的后果。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

导入新课时,葛老师让学生猜这样的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能写会算不说话。当学生猜出是“手”后,查老师让学生看自己的手掌,然后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张开小手,五个手指中间有四个间隔,在数学上把这个“4”叫“间隔数”,五个手指就表示五棵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这样的导入,既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的现象,结合教师展示的大量图片,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

例如:葛老师对重点词“间隔、两端要种”的解释到位,还有在教例1时,得出答案,要求验证,不同方法画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对植树规律的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理解。

值得商榷的是:

像这种有教大思维难度的课,教师如何做到精讲精练,这节课感觉教师引导讲解比较多,学生练的少。

本节课的难点是数学模型的建构,即植树问题的公式推导。这一环节同样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总长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几次更改间隔距离,让学生多次从不同结果中发现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公式,构建数学模型。

一曲好歌要有余音,一幅好画要有余景,那么一堂好课要有余意,要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由此及彼的余地,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去寻味、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差异、优劣,弄清不同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教师可以在本节课学习后给学生提出如果只种一端或两端都不种,间隔数和棵树又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探究的方法课后进行探索、预习,为学新知做个铺垫。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