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评课议课 > 正文

《培养审美的眼睛》评课稿

  发布者:夏宝民    所属单位:大海林林业局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2020-02-06    浏览数( -) 【举报】

《培养审美的眼睛》评课稿

  人美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评课稿                                                                


    这堂美术鉴赏《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属于欣赏鉴赏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鉴赏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毕加索作品,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作者在画此画的心情和感受,加深对情绪的理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作品《天安门广场》,从建筑、空间、广场布局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改变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另外,对这节课还有点不成熟的想法:                                                                


    1、美术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作为一个社会人,学习美术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自己每天徜徉在美的海洋里,特别是中国画,要是家中有一幅自己喜爱的中国画,不仅美化了居室,提高了口味,更重要的使自己赏心悦目,心情愉悦,这一点应该在课的拓展中提出来,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举趣。                                                                


    2、没有较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中国画——传统的中国艺术,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艺术形式。把技法和规则讲得透彻准确,但始终没有带出让学生在享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的同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纠正。                                                                


    在出示名家美术作品时,让学生分析创作意图时,学生的意见不统一,老师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纠正。比如:学生对同一幅作品,有不同的认知时,学生的认识不统一,老师应该讲一下画家的历史背景,再让学生分析,效果就不一样了。                                  


    4、评价学生以多鼓励为主。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样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学生们的自我再现力很强,在评价学习活动时,没有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而是泛泛而谈。我想,如果长期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中参与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少。       


   虽然,本节课存在着若干缺憾,但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评课议课

最新评课议课

热评评课议课

热门评课议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