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现代文复习策略

  发布者:栾娟    所属单位:穆棱市电大    发布时间:2019-09-09    浏览数( -) 【举报】

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某语句或段落有什么作用

1、段落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2、句子或词语

句子本身或者其中有一个词语或短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是表达方式。将之揭示出来解释涵义再联系文章内容即可。

A、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

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所指对象+特性

排比、反复: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所指对象+特性

夸张——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B、表现手法的作用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手法+分析(举例)+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突出特点,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C、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描写:通过……描写+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议论:通过……论证+观点

1.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说明:通过……说明方法+对象+特点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三、原文替换类问题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四、语句品味和赏析类

1、句子:表面含义+深层含义

表面意义表面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2、词语:“×”词好在哪里?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段意的概括和归纳

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说明文:说明、介绍+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点

外国小说欣赏——现代文答题技巧

.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方式

1.叙述角度

全知视角:通常采用第三人称。对应“讲述”。

有限视角: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对应“显示”。

2.叙述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①使小说的内容更具真实感,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借“我”的感情揭示全文主旨,深化主题,使小说主题更多朦胧,留给读者更多思考空间。

④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3.叙述方式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较清楚地进行叙述。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进一步凸显人物性格。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⑤平叙:在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时,可使头绪清晰,照应得体。

.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交代了时间、季节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描写: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