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二力平衡

  发布者:刘纬谱    所属单位:宁安市三陵乡三陵学校    发布时间:2019-10-10    浏览数( -) 【举报】

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中的第二节《二力平衡》。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是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状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问题的分析。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二力平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力的知识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二力平衡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比如静止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学生都知道物理课本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课桌对它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我巡视指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由于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例如:电梯停止在三楼,要使它匀速上升到四楼,所用的拉力必定大于电梯静止时受到的力;当我们推讲桌而推不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等。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平衡状态推导出物体处于平衡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知识。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的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通过了解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点拨突破。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说学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它任何学习手段都不能代替的。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经过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组间协作、讨论归纳、随堂练习等学习过程 

三、课堂结构设计

1、设计理念:

(一)认知能力:“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课堂核心:为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学生活学活用,自行解决二力平衡的应用

(二)、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3、感悟收获,课堂小结。4、内化提高,学以致用5、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三) 具体结构

 

 

 

 

 

 

四、学媒体

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演示小车、25克钩码、10克磁铁块、细绳、带有细线的竖直木板、剪子

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托盘、钩码、定滑轮、细线、剪刀

有关多媒体课件

五、实验改进要点: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大多是以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力为研究方向,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研究物体因受重力而实验结果中出现较大的误差(小车会受摩擦力、硬纸片会受重力导致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本实验中以10克磁铁代替钩码,使得小车上升速度不致过快,实验现象比较清晰。背景的竖直细线能清晰的表达物体的受到重力的方向,又将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方向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的现象更加直观。

六、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

七、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二力平衡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

1、复习旧知:牛顿第一定律

2、创设情景

1) 找一个学生上台静止不动,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位同学站在这里静止不动,虽然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为什么会保持静止呢? 

2)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也受到了力,但为什么还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呢?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8.2二力平衡,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二)新授(30分钟)

1、平衡状态5分钟)

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处于这两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那么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不是就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呢?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实际生活生产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物体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当物体虽然受力但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称为力的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板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板书)

2二力平衡的条件20分钟)

1猜想假设5分钟)

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猜想:请学生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二力方向相反、二力大小相等、二力在同一直线、二力在同一物体上作猜想。 

2实验探究10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②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教师及时引导——

实验器材:硬纸板、托盘、钩码、定滑轮、细线、剪刀

3交流总结5分钟)

学生交流总结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③应用知识解释现象:静止站立的学生受哪些力。                    

                    匀速行驶的汽车的受力情况。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5分钟)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①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课本

②水平公路上匀速运动的小汽车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受到摩擦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如何?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又如何?

②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火车.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运动状态如何?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运动状态如何?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火车的运动状态又如何?

(三)总结新知牢固掌握2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物理方法? 

巩固基础,学以致用(5分钟)

1.选择题练习

2.讨论平衡力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区别?

3.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3分钟)

1、请学生分析运动员、充气船、直升机跳伞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2、悬挂在教室里的风扇,其重为40N,能求出天花板对它的拉力吗?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中的大小相等可知:F=40N。

 

 

 

 

 

九、板书设计

二力平衡

一、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⑵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方式,结合实验操作观察研究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以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物理规律的探究课,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重要的内容深刻理解,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需要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用新的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正确的引导与分析,才能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