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高级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发布者:王海燕    所属单位:宁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10-16    浏览数( -) 【举报】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5)--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辛丑条约签订》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原因:
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与戊戌变法同);
② 清政府大举外债,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
③ 外国传教士胡作非为,引起各地反洋教斗争(直接原因);
(二)经过:
1、 兴起:山东
★兴起山东原因
A山东是外国教会势力最猖獗的地区之一,传教士为非作歹,与人民群众结怨甚深。
B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
序幕:1898年赵三多攻打当地教堂。例题1
2、发展:直隶、北京、天津
①1899年,转移至直隶与当地义和团联合斗争。
②1900年春,山东直隶境内义和团挥师北上,势 发展到京津地区。
③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 例题1
(三)抗击八国联军斗争-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四)性质: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区别于太平天国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五)意义:
①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迷梦。②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③削弱了清政府反动统治,加速其崩溃。④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例题3
三、八国联军侵华
(一) 原因:
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它们看到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局势,决定直接镇压义和团。
(二)经过(略)
(三)《辛丑条约》签订及危害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典型例题
1、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本质说明了什么? 
(1)袁世凯到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
(2)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已非武力所能镇压,转而采取安抚政策,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以便对付外国侵略者。
(3)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清政府采取安抚政策是为了对义和团进行控制和利用,而镇压义和团才是它的真实目的,从而反映出清政府维护其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反动本质。
2、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分析。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灭洋"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
"扶清灭洋"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3、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不同原因,并据此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点。简述两大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并说明由此产生的认识。
不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
不同点:太平天国运动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朝的封建统治,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了政权,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没有统一的组织。
失败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小生产者地位决定了他们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认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比较《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
同:
①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疯狂对外侵略,清政府战败。
②目的:掠夺财富,破坏主权,控制清政府。
③方式:清政府被迫签订。
④后果:都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异:
①时间和缔约国 ② 内容 ③ 影响程度:"大大加深"完全陷入"
●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①都是列强联合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②结果:清政府失败并签订不平等条约。③都攻入统治中心北京。最高统治集团都弃京出逃。④列强都在北京进行洗劫和破坏。⑤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抵抗。都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⑥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同:
①背景(封建统治、国内资本主义发展、闭关锁国)
②目的任务(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③性质:由皇帝(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内容大同小异。
异:
①时代不同:(日本)19世纪60年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入日本。(中国)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乎形成。
②依靠对象:(日本)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产阶级、新兴地主为主体力量,凭借人民力量。(中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皇帝,未经过武装斗争。
③结果不同。
【注意点】
1、字型:戊、戍、戌
2、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废八股(1898年);废科举(1905年)
5、区别军机四卿和戊戌六君子。
6、八国联军统帅:①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②德国人瓦德西(联军司令部:紫禁城内)
7、《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称"庚子赔款"②本息计白银9.8亿两。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