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及备课资料)

  发布者:崔士虎    所属单位: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数( -) 【举报】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及备课资料)

 

17世纪以来,是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在西欧蒸蒸日上,并力图到世界上扩张。但是古老的东方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产生天然的抵制作用,在东西方的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的入超地位,英国将鸦片走私进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特别是虎门销烟,激怒了西方列强,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国战败了,于是英国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但是,外国商品依然滞销,于是西方列强提出修约要求,在被清政府拒绝后,竟然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再次战败,西方列强取得了更多的权益,中国遭受更大的灾难,但同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也在萌发,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本节的一个难点为鸦片战争的起因。表面上看,名称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禁烟特别是虎门销烟激怒了西方列强,列强以此为借口发动的侵华战争,其实质为东西方两种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两种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冲突。

本节的一个重点是对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要一分为二,同时两点论中也要有重点论。

教学重点

中英《南京条约》;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具准备

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含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等内容、本课板书设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努力争取提前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规划的21世纪中期宏伟建设蓝图,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震惊部分中国人,他们在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后,主张师夷长技,开始了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由此起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哪些毒品吗?

学校开展过“远离毒品”的教育活动,从宣传栏中我了解到目前世界上有海洛因、可卡因、冰毒、摇头丸和大麻等毒品。

那你知道毒品有什么危害吗?

毒品久吸上瘾,它摧残人的身体,使人骨瘦如柴,免疫力下降,随时有生命危险。

毒品价格昂贵,许多吸毒者为了吸毒,倾家荡产;有的为了筹措毒资,不惜去杀人越货,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吸毒者最终不但害了自己,还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看来同学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毒品不但摧残人的身体,磨灭人的意志,还使人丧失理智,违法犯罪,世界各国都严禁吸毒。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更是如此。因为我国早在160多年以前就有许多人深受毒品的危害,到现在我国仍有114万人(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提供的数据)在吸毒。当然,那时的毒品不是现在的海洛因,而是鸦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看一看鸦片当年是怎样危害中国的。

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讨论问题:中国为何要闭关自守?

①自然经济的本性决定的,自给自足,比较稳定,不需外来商品,对商品经济有本能的排斥性。②封建国家自我保护的需要,当时中国已受到来自西方的早期殖民者的侵扰;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商人接触,威胁其统治,清政府多次下令海禁。

看来,闭关锁国,有抵制西方侵略的一面,结果会怎样呢?

结果: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的殖民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落后,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因而不能阻止外国的侵略。

长期以来,中国与英国为代表的中外贸易中,哪国处于优势?

中国。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中国先进吗?

中国落后了。

为什么中国的外贸处于优势?

根本上讲是中国的自然经济排斥商品经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商品流通。

在这种情况下,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西方列强将毒品鸦片贩卖到中国,鸦片泛滥了。它有何毒害?

白银外流;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民不聊,社会动荡。

教材上禁烟方式很多,你觉得那种方式较好?有何理由?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学生提出观点,并进行讨论)

 板 书:

2.概况

鸦片危害甚大,清政府下决心禁烟,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成效如何?

成效很大,特别是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哪位同学能说说虎门销烟的概况?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板 书: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哪国挑起的?其理由是什么?

英国。中国的禁烟。

理由充分吗?

不充分,是借口。

借口是中国的禁烟,也就意味着英国早想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为什么呢?

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急需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中国幅员广大,是英国理想中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且中国落后,可以武力征服中国。

很好,同学们能看到这点,实在是学得很深入。战争结果正如英国所预料的——中国战败了,原因何在?是清军作战不勇敢吗?同学们从教材中可以概括出几点原因。

不是,有指挥失利,制度腐败,军备(技术)落后等。

船坚炮利(军事装备)是直接原因,从根本上讲,应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可能战胜资本主义。

 

 板 书:

2.《南京条约》

1842年8月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又可以概括为哪几点?

开放、割地、协商关税。

这几点都起到促进资本主义商品发展的作用,后面的几款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吗?

同学们要注意,下面的特权不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什么是领事裁判权,什么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多媒体出示相关资料(见“备课资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两款侵害了中国哪些主权?

司法自主权和贸易自主权。

以后,美法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条约,名称是什么? 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板 书:

3.影响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

领土、关税自主权、贸易自主权、司法自主权等。

我们共同看看教材是怎样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教材第54页。

 

 板 书: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起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何而起?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西方列强提出了哪些要求?

全境通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根本区别吗?说明理由。

没有。同样是为了夺取更广阔的市场而扩大侵华权益。

 

 板 书:

2.概况

同学们看教材第54~55页,时间应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对于圆明园请看教材图片“圆明园复原”图以及图上面的文字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

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读“十一口通商”图,两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的布局特点是怎样的?

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商口岸已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且沿长江向内地扩展。

同学们看教材第55页对两个条约内容的介绍,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十一口通商”图,思考:有人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种观点正确吗?

观点基本正确。

继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领土、主权、财富,把中国变为殖民地;通过《南京条约》,它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它们不满足既得利益,于1854年提出“修约”要求遭拒绝。于是1856年英法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两者性质相同,所以是继续。

扩大:①时间加长。②侵略力量扩大:第一次为英国,第二次为英法等国。③区域扩大:第一次只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到内地,到北京。④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通商口岸,第二次增开11处。⑤赔款增多。⑥破坏了中国更多主权。

 

 板 书:

3.影响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毫无疑问,主观上讲是为了夺得更多的权益,奴役中国人民,但是另一方面,先进文明对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冲击,又传播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先进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列强对我们的侵略的同时,是阻碍了我们社会进步的,造成旧社会的贫困落后的同时,其客观上对我们社会的积极影响,也要有所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有何影响?

清政府经济结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始,兴起的一个原因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还有其他客观积极作用吗?同学们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共同讨论一下。

 

 

 

 

 

 

知识拓展

1.如何认识中国市场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①“洋布”“洋棉”是采用机器生产加工的,“其质既美,其价复廉”。因此,“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土布”“土棉”“不复畅销”“削减大半”。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因为,家庭手工业产品抵挡不住机器生产的商品冲击,败下阵来,被排斥出市场。“外国商人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使这些产品的生产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③一方面,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是历史的进步,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又使得中国更加贫困和落后。

2.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的巨变

①政治方面:战前中国是主权完整的封建国家,战后沦为丧失部分主权的半殖民地;社会主要矛盾由封建阶级矛盾演变成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变成反侵略反封建;革命性质变成民族民主革命。②经济方面:战前封建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战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③对外关系:战前闭关锁国,战后五口通商,东南门户被打开,被迫对外开放。④思想文化:战前封闭愚昧,不了解外面世界,战后形成了了解并学习西方的新思想。⑤阶级关系上:随着列强势力的进入,国内本已尖锐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新阶级产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课堂小结

为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销售市场,英国以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为借口,挑起了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华帝国,未能抵挡住强大的资本主义的进攻,中国战败求和。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先后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到中国人民身上,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是一场更大规模的掠夺,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近代化由此起步。

板书设计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2.概况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

2.《南京条约》

3.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起因

2.概况

3.影响

活动与探究 

主题讨论:毒品的危害(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请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了解毒品的危害及禁毒的必要性)。

活动建议:由同学了解毒品的危害及禁毒的艰巨性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禁毒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提出可行性的禁毒建议,形成成果性报告。

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

中国的武器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原因。其他原因还有:交通落后、运兵即供给能力有限、地理条件没有发挥作用、政治腐败、不了解世界形势、生产力落后等,都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自我测评

 1.(1)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特别是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根本原因是英国力图通过战争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商品市场。

2.(1)《南京条约》列强迫使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等。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北京条约》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增开天津等为商埠,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列强进一步深入内地,中国的门户进一步被打开,战争赔款进一步增多,人民负担进一步加重。

备课资料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2.列强扩张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3.鸦片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七八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17~18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入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千克或100千克),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4.鸦片输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

根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5.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埃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成效。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在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6.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最初,在十字军东侵(11~13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在东方国家推行这种制度。当时在东方国家定居的欧洲国家商人,在他们自己中间推选出领事,处理本国商人彼此间的争议。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国家领事权力更加扩大,到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它们把领事裁判权制度强加于亚非国家(中国、日本、波斯、埃及等),使这些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受西方国家强加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之害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的国家是中国。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可以说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中美人民间的刑事案件,依被告主义办理,中美民事混合案件,由“两国官员查明,公议察夺”;美国人之间的案件由美领事办理,美国人与别国人之间涉讼,由有关国家官员自行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1844年中法条约、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条约以及1858年中俄条约均有类似规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除规定被告主义原则以外,还规定了“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的“会审”制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则又规定了原告人的本国官员可以“赴承审官员处观审”,有不同意见,“可以逐细辩论”的“观审”制度。

7.“片面最惠国待遇”

来源于“如果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许英国人一体均沾”。国际交往,最惠国待遇是可以有的,但必须是双方对等的。但从这一批不平等条约开始,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是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来对待中国,因此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自此,中国和任何一个侵略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不仅是对一个国家丧失了国家主权问题,而是对所有与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丧失了权力。

8.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深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会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9.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③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④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⑤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8年6月,先后被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此前,外国公使只能在广州和两广总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交涉。由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公使与清朝中央政府开始直接接触,得以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此前,外国侵略势力主要在五个通商口岸及其周围东南沿海地区。大批新口岸开辟以后,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游地区)。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此前,外国船舰只能在沿海口岸航行。由于长江各口岸的开放,就不仅强行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而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

(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内地传教的规定成了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符。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10月24~25日,奕先后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确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是北京的大门,天津开埠通商,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九龙司地方一区指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英国割占了南九龙半岛,与香港岛连成一片,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了。

(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10.沙皇俄国在近代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俄国是西方列强中唯一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自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利用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时机,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积极入侵黑龙江流域。1850年俄军侵占黑龙江口的庙街,1853年侵占了库页岛,1854年起,又在黑龙江北岸建立一系列军人哨所和移村屯,逐步完成了对我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的非法的军事占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俄国认为这是迫使中国承认被它侵占的领土的有利时机,竟于185612月悍然宣布设立以庙街为中心的“演海省”,把黑龙江下游大片地区自行划归俄国。18585月,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天津之机,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同年6月俄军侵入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8607月占领重要港口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186011月,又借口对英法“斡旋有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该条约还规定中俄西段边界为“尚在未定之交界”,据此,186410月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1871年俄国利用中国西北边界危机,借口“安定边境秩序”,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双方在伊犁问题的交涉中于1881年签订中俄《改订条约》(也称《伊犁条约》)以及以后《伊犁界约》等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俄国割占大片领土,不仅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具有无法估量的严重影响。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