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山村咏怀

  发布者:陈吉平    所属单位:宁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数( -) 【举报】

集体备课记录表

活动时间

2019524

活动地点

牡丹江特教学校

主持人

闫佳佳

研讨内容

《山村咏怀》集体备课

主讲人

颜巧丽

参与人员

    刘艳翠       闫佳佳   黄悦兵   颜巧丽

一、主持人发言(交代集体备课活动内容和要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感谢牡丹江特教中心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坐在一起学

习交流。那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宁安特教学校集体备课组的成员,他们是:主备人颜巧丽老师、刘艳翠老师、杨思老师、宋雪老师、黄悦兵老师以及本人:闫佳佳。

      我们今天备课的内容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然与社会主题单元的第一课。这次主讲本课第二课时。那么下面就请主备教师颜老师简要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二、主备人陈述(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聆听圈画)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就与大家简要叙述一下我的教学流程。

山村咏怀》这节课是一首古诗,内容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首先,我是以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诗句解读环节我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解析的,每一句诗配上相应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最后,练习部分是从听、说、读、认的方式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检测。请问大家觉得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怎么样?

总:还不错,(应该可以)。

三、集体研讨(讲-评-议,围绕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发言重点突出。)

闫:下面我们就请颜老师来详细说一说教学过程

颜:我先来说说根据学生设定的目标:

本节课共6名学生,我从生活积累和理解表达两个方面将6名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

A组:刘、()两名同学,他们对大自然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生活积累,理解大部分词汇,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所以这组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并能够区分亭子与房子;

2、了解诗人描写的山村美景,熟读并背诵古诗

B组:()()两名同学,他们对大自然有简单的了解,能够根据生活积累,理解部分词汇,通过提示表达出部分感受。因此教学目标为:

1、感知亭子与房子;

2、了解诗人描写的山村美景,跟读或朗读古诗

C组:马同学、韩同学,他们对大自然了解贫乏,生活积累也比较缺乏,理解词汇比较少,不太能表达感受。我为他们设置的目标是:

1、认识亭子;

2、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跟读古诗中的重点词。

:大家觉得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合理?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

宋:我觉得三组目标有梯度,也不难。应该能达到。

黄:A组的背诵古诗,我觉得不一定能达到。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整首诗背下来,这个不容易达到。感觉目标设置的有点高。

杨:我觉得可以,我们生活语文课标中低段学生能达到的阅读标准中学生是可以达到背诵的。

刘:对,我也觉得咱应该把目标提高一点,A组学生应该能达到这个目标

;那我们还是不动?

总:好的

教学重点:闫:请颜老师陈述教学重难点是怎样设定的:

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方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

教学重点是:初步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山村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是:熟读或背诵古诗。

刚才根据大家的一致意见 ,重难点不动

闫:大家看呢?

总:可以

闫:好,那我们就进入新授环节:

导入 :颜:在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上节课学习的山村图片,和已学过的认识数字四和六导入的

闫: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导入直切主题,而且我们2016新课标中提到,生活语文应具有开放性,要依据学校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环境,实现课程的生活化。

宋:对,能紧扣主题

闫:各位有什么意见?

总:没有

第一句:闫:好,咱们来进行下一环节:

颜:新授环节采用的是图文结合、循环发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解析诗词大意并体会诗人对山村美景及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一句:一去二三里,用一张浓绿的花草小路图片,解析不知不觉就走了二三里远。并借助图片拓展到生活中,外出游玩时,不可以摘花,也不能践踏草坪。

杨:我来说一说,一去二三里,我觉得这句相比其他三句,好像难理解一点,一个是“去”这个动词,静态的图画好像不足以体现,还有就是二三里远,这个距离,如果给学生讲1里等于500米吧。学生达不到,要是不讲吧,学生又不懂到底有多远!我觉的这句诗意比较难突破一点。

闫:去好办,做成动图:一个人渐渐远行就可以了。二三里远,得在斟酌斟酌。

刘:我觉得可以用具体一点的距离让学生感知。比如从家到学校走,得多远。

宋:这个好像也不太合理,每个学生离学校的距离不一样啊!

黄:大家都能感知到,距离还得一样,绕操场走怎么样?学生都走过。室外操场,一圈300米左右,走三四圈,这个距离应该很接近吧?

刘:恩,应该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

闫:好,大家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总:可以。(行)

颜:好。(改)我们把静态的改成动态图,再把二三里用操场绕行来模拟。

闫:颜老师继续:

颜:第二句:烟村四五家,我是这样设计的,用冒着炊烟的房子和点数房子,解析诗句。先出示了一幅四个冒着炊烟的房子来引出诗句。通过让学生猜想,房子冒起了炊烟,说明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而诗人此时还在外面游玩,进而侧面反应诗人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言简意赅的表现手法,语句虽短但内涵丰富。大家觉得怎么样?

总:行(可以)。

第三句:颜:亭台六七座,教学方式和烟村四五家类似,只是把亭子单拿出来,通过与房子相比较,认识亭子,并通过指认练习,加深印象。

:亭子你是数的吗?还是?

颜:对,我是和学生一起点数的,这样便于学生数准确,在数完后马上出现诗句亭台六七座。

宋:处理得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图片上的文字与画面是对应的,文字是用来表示画面意义的。

总:挺好的。

第四句:闫:那咱接下来

颜:诗的第四句是八九十枝花。将诗人三次数花才数对,这一行为,拿出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其实是花很多,有点数不过来,这层意思,初步感知诗中的概数。

概数处理: 闫:对,这首诗里面有十个数字:一至十,在前面讲解的时候,颜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呢?

颜:这是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有限,这篇课文里又这么多的数字,如果按实来讲又不太符合诗的本意,如果按虚来讲,学生又难以接受,所以我只是在最后八九十枝花这句中提到并非真的只有10枝花,而是很多花,使理解力稍强的学生跳一跳,也许有理解更多的可能。

闫: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实与虚的关系?

刘:我觉得颜老师处理的不错,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黄:我觉得那就虚写实写都不能讲,学生肯定理解不了。但是也要在教授时,告诉学生,花不是只有10枝,而是很多。

宋:这样处理确实好一些,不误导学生,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闫:这样处理可以吗?

总:可以。

朗读:

闫:你的难点部分(朗读)是怎样处理的?

颜:我采用的是先理解全诗再整体细读,读法是学生熟悉的领读、齐读、节奏读与小火车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刘:我觉得你在讲古诗的时候就应该讲完一句读一句,增加朗读的次数,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更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黄: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分开来进行,当你讲完后,程度好的学生记忆力可以,能跟上老师的节奏,那B\C组的学生,就有可能早就不知道当是你讲的诗句是哪句诗了。

宋:对,好像脱节了,不符合这么小的学生学习的规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生活语文教育中的听说先行,读写跟进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杨:应该是边讲边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颜:那我就讲一句读一句。

闫:好。那你有节奏的读是怎么读的,可以演示一下吗?

颜:好的:动作演示, 慢:一去二三里, 快一去二三里, 接句一去   (二三里 )    我是从抖音里的一个上课视频启发而来的。

杨:的确,新课标中关于倾听与说话的教学建议就是可以提供肢体辅助、动作提示、口语提示等支持策略,引导学生模仿和理解 。有了动作提示学生会更感兴趣,也会乐于学习。

闫:大家觉得呢?

总:挺好的,(很有创意),(学生也乐于接受),(掌握诗句也会轻松)。

练习:闫:请问颜老师,在练习部分你是怎样领着孩子来进行的

颜;我安排了共包括三项练习:

第一项,              听读测试;

第二项,              理解测试;

第三项,    填空测试。

闫:巩固练习环节。这里是三个梯度:听读检测、听理解检测、选填检测,大家觉得设计的怎么样?

杨:这里设计的挺好。能检测,能复习。

板书;闫:板书部分是怎样呈现的?
  颜:我是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对诗句进行了总结,将难懂的诗句简化成简笔画,注重了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

闫:大家觉得呢?

宋:我赞同用这种方式,学生本来就小,古诗相对于正常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何况我们这样的孩子,所以,用简笔画来呈现板书,把古诗还原于生活,学生易理解。

总:赞同

闫: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发言积极踊跃,希望颜老师能够带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对教学设计再进行认真的修改,我们一起期待颜老师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更出色。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