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桃花源记》

  发布者:黄士臣    所属单位:林口县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


2、能力目标: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语言内涵的把握和领会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写做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初步了解了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具体地了解作者透过这些文字想要表达什么内容。


指名说出课后收集的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成语


明确:


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二、回顾内容,梳理结构:


1、请大家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②):渔人进入桃花源及其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③):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三、结合内容,把握内涵:(接下去我们就按照文章的层次去一同揭开桃花源的真面目)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好奇心)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丽美景)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平静的社会生活和勤劳和平的人们)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一看到渔人是怎样的表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的关系)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表现桃花源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四、发表感慨,加深内涵把握:


我记得上堂课叫大家有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接下去我们按照一种句式来回答:


“桃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是因为 ”!


1、“美”的世界:环境幽雅;风景秀美;资源丰富;和谐安宁;


2、“乐”的世界:平等和睦;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


3、“奇”的世界:景物和奇特;人和奇特;踪迹和奇特;


五、概括小结:


我们一概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


1、这是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表现了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


2、这个社会:景色优美,资源丰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没有剥削,社会平等和平,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六、再读课文,感受桃源世界:


七、作业:1.基训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